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探寻高科技陶瓷奥秘,2022年朝阳区全国科普日公众科普体验活动开启

来源:北京科技报    发布日期:2022-09-20 17:10:05   阅读量:0

2022年朝阳区全国科普日公众科普体验活动暨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日活动,打造“科技+艺术”融合盛宴。

撰文/记者 廖迈伦

9月15日,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全国启动,活动将持续到9月21日。科普日期间,北京市朝阳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朝阳区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市朝阳区宣传文化中心共同主办“2022年朝阳区全国科普日公众科普体验活动暨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日活动”。

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培养公众动手能力,朝阳区联动北京陶瓷艺术馆,借助场馆流动展品、主题展览等科普资源和专业人才资源,在垡头地区文化中心设置分会场,举办“高科技陶瓷的奥秘”流动展,并于9月15日开设陶瓷手工制作体验课,打造颇具创新性的“科技+艺术”融合盛宴。

  古韵之美与科技之能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雨过天青云开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

自古以来

无数文人墨客用富有诗意的语言

赞赏瓷之美

步入展区

我们仿若跟随古人的脚步

回到属于“瓷”的时代

青釉粉盒、长颈瓶、

盘口瓶、青瓷双耳瓶

圆腹梅瓶、乾隆粉彩开光花卉瓶

造型各异的展品

让我们感受到

瓷器所展现的

多样化之美

或简洁高雅、质朴沉静

或活泼生动、精致华丽

让大家深刻体悟到

瓷器蕴藏在时光里的

深厚美学魅力

在欣赏瓷器魅力之余

前来参观的社区居民

还发现了“新大陆”

——高科技陶瓷

充满科技感的陶瓷让大家惊叹连连

竟然有陶瓷是透明的?

还有的能抗菌?

……

众多暗藏黑科技的陶瓷

让人们眼花缭乱

究竟它们有何特性?

又能应用在哪些方面呢?

现场陶瓷馆的科普志愿者

为大家解答了疑惑

据介绍

透明陶瓷是先进陶瓷材料中

一个十分独特的分支

透光的它

具有耐高温、耐腐蚀、

高强度、高硬度等特点

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

生物相容性

在光电子、航空、国防、

机械化工、能源等领域

具有广阔前景

稀土釉陶瓷则是由

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

研发并生产的

一系列环保抗菌的陶瓷产品

抗菌陶瓷充分发挥了

稀土在陶瓷釉中的作用

将传统的陶瓷釉料

与多变的稀土元素相结合

研发出特殊的稀土陶瓷釉料

再经过1300℃的高温

20多小时的烧制

最终产生有着独特釉面效果和

抗菌功能的稀土釉抗菌陶瓷

彰显了科技与传统文化

及现代艺术的紧密结合

 动手实践让公众感受“陶”趣 

见证了古瓷之美

与现代陶瓷的科技力量后

社区居民们迎来了

趣味十足的动手体验

面对五彩缤纷的软陶材料

大家感到有些“束手无策”

为帮助大家快速了解陶艺捏塑

科普志愿者详细地为居民们

讲授了陶艺捏塑的历史来源

及塑性原理

并从塑性技法、艺术形式

及实际操作等多个角度

为大家进行了详细演示

接下来

就到大家大显身手的环节啦

居民们纷纷选择

自己喜欢的图样进行裁剪

随后挑选颜色制作“压饼”

有的体验者为达到效果

用拳头一顿猛捶

还有的体验者

制作的“压饼”不足以承载

心仪的恐龙模具

便向科普志愿者求助

最终在“迷你滚轮”的帮助下

收获了又薄又大的“完美压饼”

 

经过一番认真制作

和志愿者们的耐心助力

大家纷纷收获了

属于自己的美丽软陶制品

灵动活泼的小兔

美丽的花朵

萌趣十足的恐龙

憨态可掬的小乌龟

无不彰显着制作者们

富有童趣的内心世界

在众多成品中

有件颇具特色的作品十分惹眼

参与者跳脱出模具的桎梏

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新性

制作了可佩戴的“手表”

可谓创意十足

一段时间的烤制后

大家如愿拿到了自己的作品

相信安装了志愿者分发的磁吸扣后

这些亲手制作的软陶作品

一定会成为家中冰箱门上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软陶制作结束后

不少参与者发现

签到台多了许多盛满水的纸杯

然而

这可不是给大家的饮用水

而是下一个手工制作项目

陶艺彩绘杯垫课程的必备品

在科普志愿者讲述了陶艺彩绘的

起源、发展及演变过程和彩绘技法后

参与者纷纷提笔

为平平无奇的单色杯垫

绘上心中丰富多彩的靓丽之色

本次活动采用科普展览+动手实践的模式,既满足公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又兼顾了亲身实践的趣味性与收获个性化作品的满足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培养实践能力,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贡献力量。同时,积极响应建设“科技馆之城”的相关工作,汇聚科技场馆流动展品,探索科技场馆志愿服务社会化,动员更多科技志愿者参与科普服务,为实现科技馆之城“百千万”目标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