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如何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专家共话社区机制建设

来源:北京科技报    发布日期:2023-11-17 16:40:15   阅读量:0

社区是科普工作的主要场所,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打通“最后一公里”的主阵地之一。为进一步探索新时代社区科普工作模式,助力社区居民提升科学素质,11月15日,北京大学成功举办“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 共创社区科普新机制--社区科普说”沙龙活动。

文/记者 吉菁菁

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协科普部指导,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科数创(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北京大学科协协办,活动得到了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国家植物园科普馆支持。全国各地社区科普研究领域的专家、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社区科普工作者5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与。

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郑明杰在致辞中指出,此次沙龙活动围绕社区科普组织机制主题,目的就是总结社区科普面临的难点,凝练社区科普工作经验,提升社区科普工作效果,用体系化的新时代社区科普公共服务模式赋能基层社区,为社区居民带来优质、权威的科普资源及科普服务。他号召多方单位参与协作、呼吁各级科协大力支持,持续关注社区科普工作,共绘新时代社区科普工作新蓝图。

0f3b19c6d67de615454d6c5f2fb64d8

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主任朱效民、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协常务副秘书长吴宝俊在主旨报告环节,以社区科普机制建设为切入点,以《基层科普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高校助力社区科普工作机制的探索与思考》为主题,对具体的社区科普场景、案例进行汇总分析,为在社区内形成具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的科普工作新局面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案。

daaa954f1f36c21423b6676e57f5867

来自各地的社区科普工作者也发出了基层声音。天津市北辰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段玉环,北京市昌平区霍营街道霍家营社区科协副主席王云环分别以“科普星期六”、北京霍家营社区的科普实践为案例,从社区科普工作的常态化、多样化、精细化、标准化等方面,推动品牌科普活动、传播同社区科普的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为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科普力量。

bb176be0c774c7b0cf1c039d5ed4d46

社区科普研究领域专家、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大鹏,知名科普大V、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主任朱效民,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协常务副秘书长吴宝俊,国家植物园科普馆副馆长陈红岩五位专家,在圆桌讨论环节围绕“探讨社区科普组织机制”,以新时代社区科普定义范围、社区科普组织机制现状、社区科普难点痛点及如何提升社区科普效果等为维度展开集中研讨,交流研究心得,帮助广大社区科普工作者践行新理念、新机制,致力于实现社区科普工作的“全员、全域、全天候和全覆盖”。

0c25caeb746d4c9955735b2f00d0bf7

此外,为面向社区居民提供持续更新、优质权威的科普资源,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科数创(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依托科普中国平台,联合策划、制作社区科普套餐资源包。针对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以垂直化、系列化为思路,融合视频、音频、图文、挂图4类科普资源,制作42个科普套餐,助力社区科普工作的开展。社区可以直接输入https://cloud.kepuchina.cn/,或全网检索“科普中国资源服务”,以查找需要的科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