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动之“自然资源科普小讲师”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深化青少年对自然资源的认知,激发科学兴趣,锻炼表达能力,全面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与生态文明素养,为美丽中国建设积蓄力量,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科技与信息化处、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所、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北京地质学会承办,北京科普志愿服务总队支持的”自然资源科普小讲师“活动陆续展开。
活动包括线上初选、线下决赛和主场日实践三个阶段。初选开始前,为让青少年进一步了解本次科普演讲的形式与要求,传播科学知识,培养演讲能力,4月2日,北京地质学会邀请地质领域专业的四位讲师开展线上培训,由北京地质学会副秘书长王颖和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副所长曹颖共同担任主持。
讲座伊始,曹颖介绍了“地球日”的由来,以及此次开展“自然资源科普小讲师”活动的目的与意义,希望更多人积极参与自然资源事业,通过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改善身边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随后,由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所刘鸿、刘光泓,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冉淑红、马晓雪共同组成的讲师团,依次为青少年带来了精心准备的科普分享,主要涉及地质演化、古生物演化、地质遗迹、地质灾害等地学知识,为线上聆听的青少年带来了一场丰富多彩的地学科普盛宴。其中,刘鸿在分享科普内容之余,围绕自然资源科普讲解选题的确定,撰稿过程中的要点,以及形象展示、声音语言和肢体语言表达等方面分享了自身的科普讲解经验,为即将参与初选的青少年提供了指导。
培训结束后,有意参与活动的青少年进入了演讲稿撰写和演讲片段视频录制阶段,并将成品统一以电子文件与视频的方式发送至地质学会公共邮箱。根据主题内容符合度与表达能力顺畅性,学会进行了初选,并邀请入围选手参与线下决赛的角逐。
4月14日,“自然资源科普小讲师”活动线下决赛在地质大厦举行,近30位中小学生各展风采,开启“实力大比拼”。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正高级工程师程国明,北京水利学会副秘书长刘德军,北京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高成杰担任此次决赛的评委。
生态环保、能源环境、地质地貌、史前生物……尽管演讲涉及的领域五花八门,但无一不彰显着选手们对自然资源的关注与热爱。比赛中,有的选手选取了非常有趣的题目,如探索大地的“骨与肉”,尚未开始讲述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有的以描写树木的诗歌“碧玉妆成一树高”引入,带大家感受漫漫春日的生机与活力;还有的选手不仅熟练地讲述科普内容,还能够与评委积极互动,让现场气氛瞬间变得更为轻松愉悦……聆听演讲的同时,评委们根据选手的主讲内容与现场表现为他们进行打分,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竞赛的评委之一程国明表示,本次科普演讲对于选手们而言,面临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聚焦一个具体问题,做好“科学内容的科普化”。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借助图表或视频,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公众的过程,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培养科学思维,还可以通过科普活动,助力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
为更好地展现对于讲述内容的理解,选手们纷纷绘制了精美的手抄报,这些承载着青少年对自然资源之爱的作品,将择优在今年的地球日主题科普展中展出。此外,活动中表现出色的选手将有机会成为真正的“自然资源科普小讲师”,于4月21日,在地球日主场活动中精彩亮相,发挥青少年科普力量,传播科学知识与理念,展现美好的青春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