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小冰复活,人工智能时代来了吗?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7-09 14:35:30   阅读量:0


  6月25日,微软小冰强势复活。

  这个突然火起来的小冰是谁?其实她五月份就曾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但在最初发布的几天内,小冰还没有被人熟知和接受就以“死去”。不过24天之后,小冰强势复活,在更强大和完善的数据支持下又一次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并且毫无悬念的引发了更多的关注和争论。

  小冰是谁?

  最近,微博@小冰的人似乎很多,点开评论,更是可以看见各种卖萌、发嗲的评论回复。那是谁啊?怎么跟那么多网友都认识?

  其实,这只是一个机器人账号,参与你朋友互动的不过是一次智能对话。小冰来自于鼎鼎大名的微软亚洲研究院Bing搜索团队,因此得名小冰。其实,Windows Phone(WP)系统的语音助手Cortana和小冰都是根植于Bing搜索的大数据基础之上,Cortana在WP系统上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而小冰则是以低姿态进去其他公司的生态系统提供服务。如果从扎根中国本地市场的角度来看,小冰在中国的重要度甚至高于此前的微软语音助手Cortana。

  在这样的定位之下,5月29日小冰悄然上线第一次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而交流使用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添加这个机器人的微信账号为好友之后,便可以与这个账号进行智能对话。

  在设计伊始,微软小冰除了智能对话之外,还兼具群提醒、百科、天气、星座、笑话、交通指南、餐饮点评等实用技能。根据微软团队的统计,微软小冰加入微信群后,群组的活跃度可以提高4倍。而且随着与群内成员的互动次数增长和产品的不断完善,她还会逐步解锁隐藏功能。

  不过在这个新的产品背后,看似寻常的微软小冰集合了中国近7亿网民多年来积累的、全部公开的文献记录,凭借微软在大数据、自然语义分析、机器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方面的技术积累,精炼为1500万条真实而有趣的语料库,通过理解对话的语境与语义,实现了超越简单人机问答的自然交互。

  遭到质疑的小伙伴

  小冰之前为何“死去”?在小冰初次上线的数天后,小冰在部分微信聊天群对话中出现了“无应答”“答非所问”等现象。随后微软发布的一份声明称,故障原因是由于小冰上线首日对话量激增大大超过预估,同时部分小冰被腾讯微信系统误判为SPAM(垃圾信息)账号所致。

  微软小冰微信聊天机器人上线仅仅几天就遭到腾讯封杀。腾讯方面消息称,担心微软小冰的运营方式是否会泄露用户聊天内容,并对涉及模拟用户操作,诱导用户拉群、批量注册垃圾账号进行处理。在这时仅上线不到一周的小冰遭到了巨大的质疑。

  不过从微软小冰被微信封杀后的第五天开始,微软几乎是以每天一家的频率与米聊、易信、触宝和奇虎360牵手。而据微软小冰项目负责人透露,微软小冰最终将与十余家公司展开合作。

  6月25日早上,微软小冰在被微信封杀长达24天后重新上线,并率先登陆新浪微博。但是,小冰依然再次遭到质疑。

  在新浪微博中只要@小冰,小冰就会马上回复跟你聊天。不过,今天许多与小冰在微博上聊天的网友纷纷吐槽,在“调戏”小冰时发现,小冰在回复中屡爆粗口,毫无素质。对此,微软回应,小冰爆粗口只有万分之0.4,比普通人低多了。但是,这并不代表微软方面就可以任凭小冰说这万分之0.4的脏话,大部分网友仍表遗憾。

  不难看出,小冰不仅仅背后有强大的微软撑腰,并且有易信、米聊、微博等重量级平台让他施展。小冰未来发展不可限量,当然前提是,小冰足够“机智”,来满足大家的需求,在质疑声中不断发展才能长久立足。

  小冰与人工智能

  小冰或许还在各种口水战的纠纷中,但这个只有短暂出现在视野中的产品再一次将智能化放在了风头浪尖。

  不过从目前的测试反馈来看,小冰仍然还不够智能,“机器味道”偏重一些,这与中文语言本身的多样性有关,机器难以理解,这也是为什么苹果手机的siri中文版被用户不断吐槽的原因;另外就是上下文的理解能力与同一话题的无法展开讨论,这点仍然属于无解,它需要大量的原始数据收集才能初步实现。

  用小冰项目归属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的话——小冰是云计算、机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等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微软正在进行多个人工智能研究项目不久的将来,他预测,20年后的机器智能将超过人类。

  要知道,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前期的代码开发只是相当初级的工作,中后期的数据累计、检索和复用才是决定其生命周期的基础。

  这个角度上来看,智能机器人存在的平台至关重要,微信的活跃度,数据产生量固然是最合适的试验田,不过既然腾讯不愿意开放平台,在同类的易信等APP中,小冰同样也可以继续测试和学习“人类说话的方式”,而至于效果如何、能否对持续改进产品有所帮助,则只有开发团队自己清楚了。

  智能机器人的特长是计算和存储,但缺少的是思考与应变,而利用累计的大数据进行信息归纳,并通过前端实现来模拟人类思维,是符合是互联网的进化习惯的,在类似产品的未来使用场景中,将更多应用在生活服务中,与之相似的是苹果iOS系统中的Siri。

  事实上,Siri才是让人工智能普及进人们生活的产物,iPhone4S自带的这个产品在顺利发布后,Siri通过最广泛的市场覆盖让极大的用户群体验了科技的前沿。但是和小冰出现后第二天的处境一致,Siri在推出后,尝鲜后的用户大部分是再也没有再点开过了。小冰这个新生代的智能机器人,在不少微信群的最开始提供的一些话题和新意也很快就遭遇活跃度下降的问题。

  虽然从最早的聊天机器人“阿尔贝特”到现在的小冰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活跃度下降的根本原因依然在于其智能的程度没有对日常的生活有着可替代性的性能,所以新奇只是一时的,这亦是此类智能聊天机器人遭到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冰的挑战是什么?

  小冰作为新一代崛起的聊天机器人,她的挑战在于是否能实现智能模拟人类的对话,而现在的大数据环境则为其提供了温床。在大数据环境下,原有的算法一下子变得智能了。包括最近热炒的智能新闻推荐、智能医疗数据,简单的算法在极大数据的拥抱下,进步可谓明显。但理想依旧很远,人工生命、精神网络、不确定性的演算依然有着广袤的研究空间。

  另外,人工智能还涉及到哲学和社会学的范畴,抛开太遥远的技术不提,就算现在已经在眼前了的谷歌智能汽车技术,其普及起来最大的障碍就不是技术问题。

  在前段时间无人驾驶亮相后,一个简单的调查“无人驾驶汽车你敢坐吗?”的回答中,极少人愿意尝试。原因很简单,信不过。人工智能或许还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概念,要真想做到人工智能或许不止是开发“微软小冰”这么简单。

  事实就是这样,人们有时候宁愿去相信人那不确定的能力,也不愿意去接受算法和程序那简单的1%误差的后果,原因还是在于掌控力,即使自己掌握起来错误率更大,人们也愿意去承担后果,这样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心理和哲学问题。

  回到小冰身上,无论她如今遭到怎样的质疑,无论她亟待需要怎么的进步,无论社会给予她怎样的目光,无论她与其他平台有何纷争,这些都是只是沧海一粟,技术的演进必然使全社会更加智能化与数据化。互联网高速发展,人工智能将肯定与移动互联更多的普及与融合,这个角度来说,小冰无论平台在哪,结局如何,都的确算个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