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怎能对道士作法袖手旁观?
原标题:作为“科学的化身”, 中科院怎能对道士作法袖手旁观?
不良示范效应会对现代社会大力弘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理性造成巨大影响。公务人员、科研人员对于普通 公众来说,是具有一定示范作用的。不仅如此,他们 还有针对普通公众进行科普的义务,有弘扬科学精神的责任。
评论员/柯观 编辑/吉菁菁 供图/视觉中国
4月26日,一篇名为《甘肃核项目奠基,道士作法保平安》的帖子在网上热传,受到舆论关注。4月30日晚间,中国科学院通报称,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两名工作人员被停职检查,“同时启动所纪委核查程序”。而武威市及民勤县纪委监委,也已对7名在场公职人员进行立案审查。
然而对这一事件,社会舆论的分化却颇值得深思。发声媒体大多表示“‘请道士作法’这样的事情需要好好管管”;也有一些网友认为事件很可笑,表示“这臭毛病哪个地界都有”“很可悲啊,用科学技术制造的机器和设计的工程,居然还要用这些神神叨叨的玩意儿装模作样”。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仍然有相当多的观点认为不应该上纲上线,中科院“背了不应该背的锅”。其理由是:祭祀仪式是施工方所为,并非中科院;对于公职人员自己认为不科学的东西,公职人员没有必须制止的正当依据和工作职责;中科院相关附属单位和施工队仅是合作关系,也无权以“科学”之名,约束合作方的思想、信念和信仰。
类似观点在公众中流行,其实也多少反映出一种现实:很多地方从普通百姓修房造屋、生产作业、患病求医,到商人开业、学生考学,甚至一些公共设施开工,都会请道士、和尚“作法”“开光”、求神拜佛,让人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此种“见怪不怪”显然不是好事,甚至“细思极恐”。如果上至政府官员、社会精英,下至普通公众、学生,有什么事首先想到的是“找和尚、道士作法”,或者找“大师”看风水,求灵符,而不是秉持科学精神,科学理智地寻求解决办法,那么社会公众怎么会有科学精神,科学素质怎么能提高?社会文明怎么可能进步?国家怎么可能创新发展?
就此次事件而言,中科院本身并未涉及其中,但据悉,该工程项目是“中科院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项目”,这个长长的名称一般人能读下来都很拗口,更“不明觉厉”,唯一一遍能记住的大概只有“中科院”三个金灿灿大字了。“中科院”在普通民众心中基本可以等同于“科学的化身”,但当高大上的“科学的化身”混搭了“道士作法”,所呈现出的巨大的反差不免让人感觉荒诞和困惑。
应该说,中科院及武威市对现场两名工作人员和其他公职人员的处理还是必要的。
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个“榜样”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坏的。中科院作为国家最高科研、学术机构,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科学精神的象征,其一举一动所产生的示范效应是其他人或机构所不能比的。如果中科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么就有可能形成一种极坏的导向:中科院都赞同,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效仿。
工程开工或奠基找道士作法的行为平常并不鲜见,本来只是一些民间的自发行为,目的无非是求得神灵保佑施工顺利,工程不出事。参与者也许不一定真的相信,或许只是求个心理安慰。
但类似行为如果有中科院这样“高大上”的机构默许,以后就极有可能成为业界的一种“规定动作”,形成“开工要顺利,就要找道士作法”的心理暗示。这显然与现代社会提倡的科学精神是相悖的。
要确保工程安全,不能总想着依靠道士和尚作法,而应该依靠对安全标准、质量标准的坚守。放弃了这些“坚守”,就算作再多的法,拜再灵的神,恐怕也是于事无补的,该发生的事故还是会发生。
当然,这一类迷信色彩极浓的“祭祀”“作法”活动在人类历史上流传已久,在民间仍有较多的支持者,短时期内很难杜绝。
但如果掺杂了公务人员,公共设施建设等,则应坚决禁止,对违犯者予以重罚。否则,这种行为产生的不良示范效应,会对现代社会大力弘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理性造成巨大影响。
公务人员、科研人员对于普通公众来说也是有一定示范作用的,应具备起码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不仅如此,他们还应该有针对普通公众进行科普的义务,有弘扬科学精神的责任。
此次事件发生后,中科院及时采取了应对措施,也得到了社会大多数人的理解。但中科院的社会形象和示范效应不比寻常,人们自然对其有更高的期待,比如他们还可以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推进科普宣传,鼓励旗下科研人员参与各类科学传播活动,引导社会公众科学理性看待万事万物。
当然,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不是中科院一家的事,还需要全社会动员,让政府、科学界、媒体、志愿者组织等各尽所能,传播科学,在全社会培育好科学精神扎根、生长的土壤。只有当“科学精神”占据了人们的头脑,那些形形色色的,对社会进步有较大破坏作用的“其他精神”才会失去生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