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事件最可怕的后果,是人们不再接种疫苗
拒打疫苗的情绪一旦传播开来,形成一种普遍性的行为,引起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要知道,预防接种已经有200多年历史,是全球公认的、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最佳策略之一,多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感染性疾病在预防接种普及后已经从大众的视野中消失,但病原体还没有被消灭。
评论员/柯观 编辑/吉菁菁 校对/肖园 供图/视觉中国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疫苗造假与质量不合格的事件持续发酵,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均作出了重要批示。
习近平强调,要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决心,完善我国疫苗管理体制,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全力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安全稳定大局。李克强也要求,“必须给全国人民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
在公众的关注中,许多人想知道,这些疫苗出了什么问题?它们到底流向了哪儿?接种了问题疫苗怎么办?国产疫苗还能打吗?
为了帮公众答疑解惑,不少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从科学层面作出了解答,提出“抽检发现问题的百白破疫苗只有那两批次,其他批次既然没发现问题,至少目前来看还是合格的”“两批次不合格百白破疫苗主要问题在于效价指标不合格,说明其对于防护相应传染病无效或低效,并不涉及安全性,更不能称之为‘假疫苗’或‘毒疫苗’”。
这些科普对缓解公众恐慌情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过,相比于公众的上述关切,此次疫苗事件中另一种声音更值得警醒,即质疑疫苗对于传染病防控的有效性,对于国家强制免疫计划的不信任。
一篇《强制接种疫苗的神话》的自媒体文章就称“市场经济带来的家庭生活条件和卫生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政府的强制免疫计划,才是某些传染病发病率降低的真正原因”。
还有网友抱怨:“孩子从出生就得注射疫苗,一直到初中毕业。最邪恶的是你没有拒绝的权利,否则你的孩子就上不了学——因为上学是要拿着接种记录本,少了这个,学校不给报名”。有网友说,“如果生了二胎,一针疫苗都不打了,坚决不打。”
这些话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也极易引导公众情绪,但是这种情绪一旦传播开来,形成一种普遍性的行为,引起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要知道,预防接种已经有200多年历史,是全球公认的、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最佳策略之一,多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感染性疾病在预防接种普及后已经从大众的视野中消失,但病原体还没有被消灭。
比如,我国一类疫苗所预防的乙肝、麻疹、百日咳,二类疫苗所预防的水痘,这些疾病对于孩子的健康都存在巨大的威胁。即便在医学高度发达,传染病防控体系非常严密的欧美国家,一旦疫苗接种率下降,这些传染病也可能死灰复燃,或者迎来大爆发。
美国就曾发生过类似的情况。1955年,美国约20万名儿童接种了脊髓灰质炎疫苗,而这些疫苗的生产商,位于加州伯克利的一家家族医药企业卡特实验室,因疫苗未能有效灭活病毒,共造成4万名儿童患上脊髓灰质炎,200名儿童瘫痪、10名儿童死亡。“卡特事件”是美国医学史上最严重的一起疫苗事件,让美国民众对于疫苗的信任度一度降至冰点。
最近的一个案例发生在1998年,一个叫做安德鲁的医生在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上发表文章,认为MMR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三种疫苗的集合体)会导致孩童患自闭症,受此影响,很多美国人没有再让孩子接种MMR疫苗,结果麻疹这种已在美国消失多年的疾病又开始接连爆发。
2016年的一份研究显示,最近15年间,美国一共发生了1416例麻疹,其中有804名患者从未接种过疫苗。
传染病的传播是需要一定的人口基数为基础的,如果一群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打了疫苗,这就相当于建立了一道屏障,传染病是无法传播下去的。这一现象科学术语称之为“群体免疫”。多数情况下,大比例的人群一年以上不打疫苗,才会造成疫病爆发。但是麻疹需要90%的人群接种率才能有效预防其爆发,而其他的疫苗可能需要60%。换句话说,一个孩子不接种疫苗,可能影响的并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大片的人群。从这一点上说,即使我们个人花了极大的心力让孩子去打了进口疫苗甚至去国外打了疫苗,也会受到影响的。
当然,值得安慰的是,接种的孩子越多,病毒传播的可能性越小。也就是说,每个带孩子接种疫苗的家长,无形中都在伸出手,保护着那些无辜接种了失效疫苗的孩子。
目前,包括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在内的全球大多数国家都推行的是儿童强制免疫。在疫苗的保护下,曾经在15年之内导致欧洲3亿人丧生的天花如今已经绝迹,还有麻疹、风疹、破伤风、百日咳、白喉、甲型肝炎、牛瘟等等,也都在渐渐远去。以我国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每年出生的2000万新生儿中有近十分之一会感染乙肝病毒。但自从1993年要求乙肝强制免疫以来,到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表明,超过99%的中国儿童因乙肝疫苗接种而避免了慢性乙肝感染。
在此次疫苗事件中,涉事的企业丧失社会责任感,生产记录造假、产品质量把关不严,卫生部门疫苗监管体制、机制上的缺陷等,都成为了人们讨伐的众矢之的。
要知道,疫苗也是药品,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而疫苗的多数接种者是新生儿、幼童,是家庭和国家、民族的未来,凡是涉及他们生命健康的事,几乎都被看成是“天大的事”。
疫苗如此,儿童药品、婴幼儿奶粉莫不如此。也因此,药品、奶粉等行业天然地就承担了比其他行业更为重大的社会责任,“质量高于一切,安全高于一切”绝不能只是停留于口号。
可以说,不论是针对公众的质疑和焦虑,还是为了疫苗行业发展及国人的健康,从根源上杜绝相关事件发生已迫在眉睫。严厉惩处涉事企业及相关负责人,检讨现有的监管体制、机制只是开始,建立公正透明、高效合理的管理体系才是关键。
发生这类疫苗事件让人痛心,但据此就认为可以不接种疫苗则显然是因噎废食的做法。正如盖茨基金会全球健康事业部总裁特雷弗·蒙代尔博士所言,因为害怕而放弃疫苗接种,风险最高的还是孩子。如果因为这些事件导致对疫苗的恐慌,而拒绝一切接种的话,那受伤的,必然是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