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背后的心理
来源:
发布日期:2014-11-15 10:39:11
阅读量:0
在微博界有这样一个比喻:“微博粉丝超过100人,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万人,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人,就是一份全面性报纸;超过1000万人,就是省电视台;超过1亿人,你就是CCTV!”那么截至2013年5月15日8:00,新浪微博上已有121个“省电视台”,足见其信息的传播威力。也因此,很多网络谣言从微博等网络平台中流传出来。
为了遏制谣言,新浪成立了微博辟谣小组。而近期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也在集中部署打击利用网络造谣和故意传播谣言的行为,关闭了一批造谣传谣的微博账号,公安机关对相关人员处以了治安拘留等处罚。可谣言似乎总也不肯停下来。
2012年,社科院发布了国内唯一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网络澄清谣言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传播的速度。事实上,谣言不仅有速度,更有爆炸性。谣言所到之处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反应,使得人们纷纷趋之若鹜,相比之下,真相倒像是无人问津了。
而谣言所传递的错误信息也确实“有效”的误导了不少人,它们是如何“骗”人的呢?
网络谣言≠网络流言
“谣言”自古有之。在古代汉语中,“谣言”指流行于民间的歌谣或谚语。随后根据“谣”, 衍生出“造谣”、“传谣”等说法。“谣言”也就发展成为那些恶意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网络出现后,谣言通过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传播,形成网络谣言。
是网络流言还是网络谣言?虽然一字之差,但是让很多人“傻傻分不清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匡文波教授表示,学术上做区分的话,流言的传播者主观上不是恶意的,流言最后可能被证实是真也可能假;而谣言的传播者,主观上是恶意的,谣言传播的信息肯定是虚假的,最终也会被证实是假。
传谣者的心理
借助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也更广。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王灿发认为原因在于:一是在网络环境下,网络谣言改变传统谣言点对点的传播,而改为点对面传播,面中每个点又对面传播。二是网络是普通大众接收信息的主要平台,受众和传播者之间的关系接近,但同时内容方面缺乏一定的把关。三是网络媒体自身优点,导致受众更相信网络媒体中的信息。
网络的传播优势被制造谣言者“相中”,成为其传播谣言的主战场。每个人的性格、价值观、心理各有不同,他们制造谣言的理由也是“成千上万”,营销、起哄、娱乐……无不包含其中。北京大学心理系沈政教授认为,当前很多网络谣言传播者,是因为对社会生活中某些现象不满,感觉自身被边缘化了,他们一方面,想通过制造和传播谣言引起社会重视,使自己成为焦点,借机达到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想通过这种行为发泄不满情绪。泄愤心理、从众心理、好奇心理、投射心理等多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存在于普通大众身上。网络大众作为网络谣言传播的主体,这些不同的心理状态被制造谣言者利用,进而推动了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
公众为何信谣言
美国社会学家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总结出一个关于谣言的公式:R=I×A。其中,R是Rumour,“谣言流通量”;I是Important,“重要性”;A是Ambiguous,“模糊度”。因此,事情越重要,事实越模糊,谣言的流通量也就越高。网络中充斥着纷杂的信息,哪些是人们认为重要的信息呢?沈政认为,从谣言传播的内容可以看出人们关心的信息,往往是和人们生活相关的问题,如重大的社会问题、生活民生问题等传播更快、更宽。此外,因为人们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于与符合自己价值观的问题格外关注。网络谣言的制造者正是利用了一些人的好奇和恐慌心理、从众心理、心理定势等心理,将谣言大肆展开的。
信谣之恐慌心理——重大灾难发生、人心不稳的时候会出现大量谣言,这是因为公众的恐慌心理。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侯玉波认为,猎奇、色情、暴力等人类行为中的阴暗面是谣言散布者经常传播的主题,利用人们对这些事件的好奇以及恐惧,去引发进一步的混乱。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3月15日中午,浙江省杭州市某数码市场的一位网名为“渔翁”的普通员工在QQ群上发出消息:“据有价值信息,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东海域有影响,并不断地污染,请转告周边的家人朋友储备些盐、干海带,暂一年内不要吃海产品。”随后,这条消息被网民广泛转发。16日,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发生抢购食盐的现象,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辐射恐慌和抢盐风波因此产生。
不只是盐,“非典”时期的板蓝根、甲流来袭时的大蒜都曾享受过“一抢而空”的荣耀。看似荒诞的行为,其实这些行为的背后,是大众恐慌心理导致。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尹文刚分析,人们面对现实的威胁,联系网络谣言内容,加上自身对灾难的想象,会产生特定的恐慌心理。因此,人们选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以满足自身的安全心理需要。但是过度的恐慌反应,常常会导致比事件危害本身更为严重的消极后果。
信谣之从众心理——“三人成虎”、“谎话说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在很多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从众心理成了网络谣言的放大器。
“2012年12月21日黑暗降临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一部2009年出品的好莱坞灾难电影,让玛雅人的末日预言走红全球。没想到,随着影片在全球的热映,掀起了一场关于“世界末日”的讨论,不少人对于“末日”是否会到来感到疑惑和不安。由于电影中提到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甚至有网友留言谴责该机构隐瞒真相。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不得不在其官网上公开声明进行“辟谣”,称2012年12月21日不是世界末日。
不过,大部分网民并非真的相信“世界末日”,更多的是带着娱乐的心情去调侃。他们还用“请问玛雅人靠谱吗?靠谱的话,我就……”造句,发泄对生活的不满,憧憬浪漫的爱情,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爱。
不同的人群相信末日论有不同的心态,然而更多的是非理性的跟风。在发达的网络环境下,当社会上出现的某种言论被聚集并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后,一些人的行为因此也会受到影响,进而使更多产生从众心理的人随波逐流。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梅红表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是我们常用来强调大众在智力上占据的优势,但是在谣言的传播中,单个的人比群众更聪明。
信谣之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一种认知方式上的惯性,心理定势是网络谣言的助推器。
官员包养女学生、某地贪官外逃、富二代飞车抢劫强奸少女等一些涉及“官员”、“富二代”等字眼的信息往往格外引人关注,即便是证实为网络谣言,仍会有大量网友坚信是真的。从心理学来看,对官员、富二代等群体长期形成性的刻板印象渐渐成为人们的心理定势,导致人们按照心理定势做判断。心理定势是一种认知方式上的惯性,人们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时刻处在一种期待和准备状态,一旦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人们就会带着这种准备去认知和解决。然而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人们一旦陷入某种心理定势,往往所做出的判断并与真实情况有差距,错误的判断加以传播就形成了谣言。
除了心理定势外,人们天生的追求公平心理和发泄情绪心理也发挥着作用。尹文刚教授分析,人们天生有追求公平心理,如果某些谣言反应不公的事情、社会阶层差距、贫富差距等,同样会在大众中广泛传播。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谣言能否被辨别和遏制?匡文波教授表示,对于大众来说,流言和谣言很难区分,要避免成为谣言的再传播者,网络中的突发性信息要通过多方核实查证,不要轻易相信并转载传播。
对于如何降低网络谣言危害,匡文波教授认为,首先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在无法改变信息重要性的基础上,唯有使信息模糊度减小,才能减小谣言的流通量。对于大众而言,接收信息时,要注意网络信息的出处、可靠性,可多方查证,避免被单方面陈述误导,对网上“疯狂煽情、口水四溅,感叹号密集”的信息,特别是包含“是某某人就顶”之类词语的信息,要格外警惕其真实性。同时,大众要增加一定的科学、法律、社会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状态,培养科学的认知方式,增强对网络谣言的“免疫力”。此外,匡文波教授认为,虽然网络谣言危害极大,但是互联网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推动依然是主要的。
专家观点:
@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沈政:网络谣言传播也与传播者本人的生活状态有关系,如果自己的生活节奏非常积极、紧凑,自己也不会有时间参与其中。此外,培养科学的认知方式也是亟需解决的。
@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相关部门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在无法改变信息重要性的基础上,唯有使信息模糊度减小,才能减小谣言的流通量。对于大众而言,接收信息时,要注意网络信息的出处、可靠性,可多方查证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尹文刚:目前,我国对于谣言心理学的研究有一定的根基,但还不深入。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王灿发:相关部门做到信息及时公开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
@北京大学心理系副教授侯玉波:?要想减少谣言,主流媒体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公信力,因为不相信主流媒体,才给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梅红:事前预防为主,事后处理为辅。事前,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的先进的媒体技术,发布权威、真实的信息,把谣言消除在“青苹之末”; 依法处理谣言时,保障处理过程的信息透明,才能避免二次衍生谣言的产生。
10大网络谣言
2012年4月16日,人民日报盘点了近年来在社会上产生严重后果的十起网络谣言案例,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一、2008年10月,“蛆橘事件”谣言让全国柑橘严重滞销;
二、2010年2月,地震谣言令山西数百万人街头“避难”
三、2011年2月,响水县“爆炸谣言”引发大逃亡4人遇难
四、2011年2月,“皮革奶粉”传言重创国产乳制品
五、2011年3月,QQ群里散布谣言引发全国“抢盐风波”
六、2011年8月,伪造传播“47号公告”被拘15天
七、2011年10月20日,一大学生网上散布“针刺”谣言被拘
八、2011年11月,“滴血食物传播病毒”传言引发恐慌
九、2012年2月,散布非典谣言被劳教两年
十、2012年3月,造谣“军车进京”6人被拘16家网站被关
重点聚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