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暴雨,专家称北方雨季将至,你准备好了吗
文/记者 白竟楠
随着季节的推移,当进入七月下旬八月上旬的时候,雨带就会到达北方,尤其是到达东北一带,加之前期的雨水,辽河、松花江一带都要密切关注当地洪水的情况。
红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3小时,武汉地区有100毫米以上降水,伴有雷电,阵风6-8级,城市内涝、山区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水库洪水气象风险等级很高,请注意防范。”7月6日9时,武汉市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南方已经成为一座座水城,又让人联想起1998年和1951的悲剧。如今,如果再发生当年的大水,还会重演那时的悲剧吗?恶劣的天气只是今年的偶然还是气候持续恶化的结果?日前,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在中国气象局举行,来自国家减灾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国家气候中心以及武汉区域气候中心的四位专家现场为观众答疑解惑。
北方雨季要来 应做好防洪准备
目前,南方已经进入了暴雨的“车轮战”,人们将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长江流域一带。不过,从今年3月21日入汛以来,辽河、松花江流域的降水非常明显,不妨与1998年做一个对比。
据统计,长江流域入汛以来的降雨量跟1998年相比偏多3%,但松花江流域降雨量却比1998年时偏多了27%,辽河流域偏多12%。进入6月以后,海河、淮河、黄河、西北诸河流域平均降水量偏多30%以上,松花江流域偏多5.7%。随着季节的推移,当进入七月下旬八月上旬的时候,雨带就会到达北方,尤其是到达东北一带,加之前期的雨水,辽河、松花江一带都要密切关注当地洪水的情况。
18年前的故事,其实对我们很多人来说还历历在目。虽然小的时候戏词里说“8年了,别提他了”,但是18年有些事情还是要提,那就是1998年。气象专家表示,2016年的降水和气候状况跟1998年有很大的相似性,1998年和今年的降水都是偏多的,就降水次数来说,今年自入汛以来,南方共出现了20次暴雨过程,但在1998年同期降水只有14次,比今年少了6次。
就不同性而言,降水偏多分布的地区和时间是不一样的。1998年降水的区域要偏北一些,但是今年降雨范围广并且偏东偏南。此外,在1998年4月至5月降雨都是在长江以北,今年目前主要在长江以南,集中在湖南和江西,暴雨中心南北摆动、东西进退活动特点明显,北方雨季还未到来,但根据上述数据显示,已有多条河流的降水量超过1998年许多,所以北方应提前做好准备,迎接大雨的来临。
历史上最强的厄尔尼诺已经走了
前些年,厄尔尼诺其实是一个非常冷僻的专业词汇,但是现在已经热到卖菜的大爷都在讨论它,最近气侯专家一直在给公众普及关于厄尔尼诺的监测和变化的情况。
厄尔尼诺这一专业术语正式走进新闻社交舞台是1997年冬季,也就是上次超强厄尔尼诺的鼎盛时期。这次的厄尔尼诺是一个超强厄尔尼诺,它体现出几个特点,一是持续时间大概为21个月,二是它的峰值为2.9℃,三是累计强度达到30.2℃,四是超过两度以上的持续的月份达到7个月,这四个指标充分表明与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甚至跟1982/1983年厄尔尼诺现象相比,这是一次非常明显的超强厄尔尼诺,专家也把它归为1951年以来出现的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如果把20世纪以来的海温资料拿出来看,发现它也是20世纪以来出现的最强的厄尔尼诺。这次厄尔尼诺已经走了,由于中国地理位置特征,后厄尔尼诺现象比厄尔尼诺更加明显,虽然他已经走了,但我国的恶劣气候好像更加猖狂,更值得注意的是,可能厄尔尼诺的小妹妹“拉尼娜”要到来了。
拉尼娜指的是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这种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有趣的是,伴随着全球性气候的混乱,拉尼娜现象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在厄尔尼诺结束后,受大气对厄尔尼诺响应的滞后效应影响,最近出现了一些新的气候异常特征。最近一周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已为?-0.4℃,如果月平均海表温度达到-0.5℃,这将成为另外一个需要特别需要关注的现象——是否会进入到拉尼娜的状态,是目前气象学家最关注的事情,通俗的说就是是否会发生“旱涝急转”。
三峡大坝已经发挥防洪作用
现在网上有一句话,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但大家不希望防汛的船说翻就翻。专家表示,尽管水情与1998年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防水、治水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虽然治水有压力,但同样也有底气。
1998年发洪水以后,长江流域防汛的工程措施方面和非工程措施方面的确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工程措施方面,国家对长江中下游干流3000多公里的堤防都进行了大规模达标建设,另外长江上游包括三峡水库在内的一些控制型水库已经投入运行,防洪是水库的重要功能之一。在非工程措施方面,气象水文监测预警预报、会商决策支持与1998年相比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即使长江流域再现1998年洪水,现在完全可以从容面对。
单看三峡,三峡现在已经完全可以发挥防洪作用了。荆江河段作为三峡的防洪保护区(距三峡最近的),从不足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就分洪而言,如果没有三峡,当遇到1954年那样的洪水,长江中下游大概还有500亿的超额洪量需要分洪(启用蓄滞洪区分蓄洪水)。有了三峡就可以减少大概100 亿超额洪量,剩下400亿左右,可见三峡贡献。
除了三峡以外,长江上游还建成了一批控制性水库,现在纳入联合调度的水库除了三峡以外还有20座水库。三峡的防洪库容量达到221.5亿立方米,而其他20座的水库的防洪库容量能达到142亿立方米左右,加起来是363亿立方米。有了三峡再加上其他的20座水库,通过科学调度,如果遇到了1954年的洪水,长江中下游的这个超额的洪量大约是335亿立方米,就比单个三峡控制又减少了65亿立方米,这65亿立方米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多了一个荆江分洪区的蓄洪量,可见,大大小小的水库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不过,虽然技术提高了,但治水的压力并没有减少,由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飞快,城市建设的速度也很快,所以防汛必须做到万无一失,万一在防汛当中有什么问题,就会给受灾的人民和城市造成巨大的损失。长江中下游的洪水防御标准是1954年洪水,1954年的洪水比1998年的洪水还要大很多,可见,标准是比较高的。在发生标准内洪水时,要按照国家制定的方案做好防御,不能出大的问题,让洪水必须在控制范围内。
基层地区治水依旧有难度
防灾体系已经越来越可靠,不过,只被动的防灾是不足以从容应对洪灾的。1998年以后越来越重视减灾这项工作,面向“十一五”“十二五”国家连续出台了两个规划,“十三五”的综合发展减灾规划近期也将发布,总的来说,国家的减灾计划可以称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考虑到灾害的综合治理,有两个适应:一个是要坚持防灾减灾与气侯变化相适应,另外一个就是坚持防灾减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经济建设过程当中要考虑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同时防灾减灾要坚持与城乡建设发展相协调,也就是说,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减灾能力要同步提升甚至要超越雨情的标准。另外,要坚持防灾减灾的工作与国家的重大战略相对接,全面提升我国综合防灾减灾的能力。
在治水方面,如果堤防、中小型水库的坝体有可能发生小水库漫溢,这样就容易造成堤防大坝的溃决,所以应急抢险的预防措施要完善,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抢险。
目前在现有条件下,在短时间里如果雨量巨大,无论是河流还是水库,由于上下游的水位差很大,所以水流就会变得很大,但是必须要控制,大型机械无法将石子、石块运送到堤坝顶端(因为坝顶比较窄),只能通过中小型机械分多批运输。所以,人员组织和机械配合十分重要,这也是进行人工控制的难度所在。
抢险完成,灾情过后,第二阶段就是灾区生活恢复和组织恢复,进而根据此次灾情和救助情况改进预案。所以治水是一套完整的体系。
但是,在防灾减灾方面也存在一些薄弱的环节。我国已经从国家层面构建了“天地现场一体化”,“天”是卫星,确保通讯保障能力,包括距离监测、通讯导航等;“地”是已经形成的灾害监测或者是以灾害监测相关的台、站、网以及互联网,现场的灾害是发生在灾区的,把灾区当作现场,进行一系列的调查核查和应急处置的这样一些技术。但是到了基层层面,这些能力很难让基层的群众和老百姓直接接触及掌握到,防灾减灾工作重点在县乡村,这些地区使用的却都是传统手段,非常有待提高。
这不仅是信息化和科技化的问题,而是整个防灾减灾的脆弱性,脆弱性就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所以,对于乡村防灾,需要建立一个有弹性的城市、城镇群,降低整个区域的灾害危险,这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提高基层社区,如农村乡村的防灾减灾的能力。
全球变暖加剧极端天气
五月份一面是南方持续不断的暴雨,一面是北方的艳阳高照,难道都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惹得祸吗?当然,五月北方火热的天气与厄尔尼诺脱不了干系,但是和拉尼娜没什么关系,毕竟这个“小妹妹”还没到来。
刚过去的5月份是成为1880年以来同期最暖的5月份,这种现象不是仅仅就上一个五月份出现,实际上已经连续13个月分别是同期最暖,所以说,造成这种持续高温,除了厄尔尼诺还叠加了另外一个现象和事实——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也叠加了一个超强厄尔尼诺,这使得地球的温度“飙升”无法阻挡。2015年的时候又颠覆了2014年刚刚创造新的记录,温度又提高了0.19℃,致暖的幅度非常的明显,别看只有零点几度,但这0.19℃相当于全球10年左右的增温幅度!
我国的增温幅度是每十年0.25℃到0.35℃,所以说厄尔尼诺和全球变暖是增温的罪魁祸首,两者并互相加剧。接下来的拉尼娜在某种程度上会适当起到一些降低全球温度增幅的功效,但是降温幅度的能力某种程度上还是比不过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全球变暖步伐。所以说,我们在关注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的同时,更要关注全球变暖的脚步,人类应该控制,尤其是如何达到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制定的2℃目标(到本世纪末能够把增暖的幅度控制在2℃),这个2℃指的是比工业化前偏暖2℃。目前已经比工业化前高了1℃,那也就是说在未来85年里,人类还剩下1℃左右的增温幅度,所以说人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落实甚至加快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对控制温度的迫切愿望。
但是大家也很忧心忡忡的看到所有的国家计划累计在一起,温度控制的幅度可能没办法达到这个幅度,甚至会超过3℃,所以说这个目标也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