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手机地图用上北斗导航,还要多久?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4-18 11:18:09   阅读量:0

记者/赵天宇 编辑/刘昭 供图/视觉中国(除署名外)

近日,一则“北斗地图导航软件上线”的新闻刷爆了网络。根据重庆晚报报道,北斗地图App预计5月1日上线,届时可用手机下载,国人就可以使用自己的导航系统进行导航了。

报道中指出,由重庆北斗七星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北斗地图App将于5月1日正式上线。文章强调,北斗地图基于北斗卫星精准导航服务的基础位置服务工具,可为广大用户提供移动、实时的定位和导航以及基于位置的衣、食、住、行和商家信息服务,“其导航功能可精确到1米以内,能够清晰定位到具体车道。”

▲重庆北斗七星物 联网技术有限公司的网站和相关报道

5月份以后GPS导航将成为历史?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北斗导航”似乎民用在即,大国重器终于到了“扬我国威”之时。然而,部分专业人士对此却并不买账,业内人士指出,北斗导航与GPS导航相比,产业链还不够成熟,应用范围也有限,与行业应用相比,大规模民用之路,依然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其发展的空间潜力还有进一步提高的需要。

北斗地图不等于北斗导航

“北斗地图不等于用的就是北斗卫星,任何一个公司都可以做一个叫做北斗地图App的东西。”北斗系统青年科学家、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徐颖在某问答平台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她强调,北斗系统和北斗地图没有直接联系,卫星系统是做不出地图的,高德、百度等其他地图软件,也可以用北斗卫星导航。

北京科技报记者尝试联系了北斗地图的研发企业重庆北斗七星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一位接听电话的负责人表示并不清楚北斗地图上线的事宜,并向记者提供了“相关事业部”的联系方式,记者尝试拨打多次以后,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研究智慧城市工程部负责人、3S应用资深专家王大成博士表示,“北斗导航”和“北斗卫星民用”是两个不同的应用范畴,部分新闻报道有夸大事实的嫌疑。他强调,北斗卫星从技术上虽然已经具备了民用的条件,但受制于多方面原因,目前由于组网并没有完全成功,更多的还是军用和行业应用,假如有一天真正大规模专题化使用,准确的消息来源应当是国防科工局等类似的权威机构,至于重庆的这个“北斗七星”公司,王大成表示自己并未听说过。

实际上,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从1994年立项到如今,北斗导航已经走过了24年,期间一直非常低调。2012年,北斗二号系统成功发射了第16颗卫星,两个月以后系统正式开通运行,服务区域覆盖亚太。目前北斗定位已进入第三阶段,累计发射了29颗卫星,预计将于2020年前后完成35颗卫星的发射,为以亚洲为主的全球用户服务。

王大成介绍,目前全球共有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包括美国GPS(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GLONASS(格洛纳斯)、中国的BDS(北斗),以及欧盟的Galileo系统(伽利略)。从技术上来看,北斗导航系统是十分先进的,GPS能完成的,北斗系统也能完成,GPS不能完成的,北斗系统同样能做到。但是,技术上的成熟并不代表应用上的普遍,与GPS系统相比,依然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随着北斗产业的快速发展,卫星导 航板块近期持续走强,板块指数自2月12日至今已经上涨了35.4%(图 片来自网络)

上下游产业链需合力共为

一套导航系统成熟与否,实际上是整个产业链发展的问题,如同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上、中、下游密切配合,缺一不可。2012年就完成区域组网的北斗导航系统,在国家政策推动与支持下,尽管一大批北斗相关企业得以快速发展,但目前依然存在上中下游不完全匹配的情况,推广大规模的民用,目前还难言尽善尽美。

在用户群方面,“北斗”应用的普及化和美国GPS应用相比较,还有一段路要走。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彭玲说,北斗卫星在民用领域,更多地还是体现在行业应用,大规模地推广大众应用,目前成本还比较高,性能稳定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推广操作起来暂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彭玲研究员口中的成本问题,是北斗卫星产业链中绕不过的一道坎儿。记者了解到,目前由于制造工艺的问题,北斗芯片不仅工艺水平上难以和GPS芯片媲美,成本也较高。“假如GPS芯片是10元钱,北斗的芯片就是30元,企业是要控制成本的,如果是批量大规模生产的话,有多少公司愿意多花这20块钱呢?”专业从事北斗系统软件开发的中软环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群道出了其中的无奈。

而即便是成本得以控制,下游用户端的瓶颈依然需要攻克。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从智能手机发展至今,导航定位就基本与GPS芯片画上等号,用户也已经习惯了使用GPS。尽管近几年不少安卓品牌手机特别是国产手机,如OPPO、vivo、华为、小米等已经可以支持北斗导航系统,但占据智能手机市场很大份额的苹果手机依然不支持,未来从实际情况来看,支持的可能性也不大。

另外,北斗系统目前还仅覆盖亚洲地区。2018年底才能覆盖整个“一带一路”地区;2020年,才能实现全球覆盖。也就是说,目前的北斗系统还是不完善、不封闭的,只能在有限的区域内提供服务,这也为该系统的大规模推广增加了限制。

因此,应用“北斗导航”的“北斗地图”在上线后,可能出现在外国无法使用,苹果手机不适配等尴尬情况。

实际上,如今称霸全球的GPS系统在民用方面同样有不小的局限性,而这种局限恰恰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出于美国国家的利益考虑,人为地将定位精度降低了,加之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一些损失,经常会出现“导航不准、定位失灵”的情况。而建成后的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将为民用用户免费提供约10米精度的定位服务、0.2米/秒的测速服务,有效地减轻了这种损失。

“但任何精度定位都不能脱离使用环境,还要考虑应用边界和当时的空间环境。”王大成博士强调,北斗系统提供的精准定位服务在国防安全、军事行动和行业领域作用显著,但对于普通用户而言, 有些客观情况如信号接收时的信噪比、路径通道、可见卫星数、精度因子、定位精度的影响,应该对北斗的全球化布局和全球“一张网”再有一些耐心,而且他相信,北斗全球“一张网”在北斗这个国之重器的赋能下,智慧城市、自动驾驶和智慧物流等将一定会有更大规模的商用。

北斗系统助力产业升级发展

尽管北斗导航真正的大众民用化尚需时日,但北斗导航在特殊行业当中的运用已经比较成熟,彭玲研究员向记者介绍,目前北斗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得益于北斗系统拥有的三大功能——精准授时、短报文和形变监测。

在防灾减灾领域,以公众最为熟悉的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当时重灾区通讯中断,救援部队手持“北斗”终端进入这个地区,利用北斗系统的短报文特点,突破通信盲点与外界取得了联系,同时管理中心通过位置报告功能,很好地掌握了每台终端的具体地点。靠北斗卫星的一个终端,就可以兼具导航和通信两大功能,这正是GPS所不具备的。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模型

在交通运输方面,不少汽车、渔船已经装置了北斗芯片。例如交通运输部从2013年开始,就明确要求9个示范省份的大客车、旅游包车和危险品运输“两客一危”车辆安装北斗车载终端,两客一危通过接收北斗信号实现自己的定位,并将位置信息通过移动/联通/电信网络发送至管理平台,管理机构就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

同样的应用也发生在船舶上,船舶上安装有接收北斗信号的接收机,能够定出自身的位置,一旦发生险情需要救援,北斗系统可以及时将位置上报,救援人员可以及时找到船舶位置,最大程度地提高救援效率。

此外,目前大量的智慧城市中,地下管网、智能建筑等信息化建设,以及工业互联网窄带通信等,都需要使用定位系统,对北斗应用也是一个很明确的带动。

在城市信息化建设服务方面,北斗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加先进的工具。彭玲介绍,北斗导航系统不仅可以为区域内服务的用户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快速实施的定位服务,还具有双向通信,以及单双向两种授时功能。“随着北斗系统的发展,未来一个新型3S技术集成应用生态将会打造出来。”彭玲老师表示,这对于智慧城市服务来说注定会是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