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谁在威胁我们的自来水?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8-08 12:11:31   阅读量:0


  4月11日,兰州自来水厂检出出厂水苯含量超过国家限制标准7倍多,消息发散之后,引起了兰州市民的恐慌,同时间兰州市政府下达断水通知,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但是抢水,屯水的闹剧还是频频发生。

  4月13日上午7时,兰州市政府宣布城区自来水苯含量全部达标,兰州全市自来水供应恢复正常。但这一场自来水污染事故远没有结束,它给我们每个人敲了一记警钟,我们生活必须的自来水竟也会面临这么多威胁。

  水质检测漏洞暴露

  “应该建立一个完备的水质监管体系,如果仅仅依靠水务公司的单一布局,那样的监测是很不及时的。”兰州市民的“抱怨”揭露了我国水质监测滞后的事实。

  根据国家规定,饮用水拥有106项检测标准,其中42项为常规检测,每个月抽样检测一次;而余下的64项是包括苯在内的非常规指标,像兰州这样的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厂,需每半年做一次检测。

  某上市水务公司高层向记者透露,一般自来水厂有日检、周检、月检以及半年检项目,每一轮检测的范围都不同,很多水厂困于经济实力,只能做半年一次的检测。这样的频次显然是不够的,如果在半年的间隔内,像苯这样的非常规检测指标出现超标,很难被及时发现。

  上述水务公司业内人士还告诉记者,水厂出水,一般要经历两节化验,一个是对抽取输送到水厂的原水进行化检,化检结果作为下游水工艺处理的依据;再一个是水在出厂输入居民家中之前,也要进行化检,检查合格方能输送。这种两节化检的不足之处就是,忽视了两节之间的运水管道、以及延伸至居民家中的自来水管道污染。

  具体到兰州,其自来水厂有第一水厂和第二水厂之分,前者做原水粗加工,后者做生活用水处理。而两个水厂之间的输送管道就是自流沟,这一次的事故显然是忽视了一厂、二厂间水体检测,则应该属于管理方面的漏洞了。

  虽然,目前我国已设置的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点已近3万个,覆盖全部省区、地市和三成县区。但根据住建部的统计,在国内43个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站中,仅有12个具备水质标准要求的106项指标检测能力;在190个地方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站中,约94%的监测站尚不完全具备42项常规指标的检测能力;在全国城市4500多座水厂中,约78%的水厂不完全具备每日必检的10项指标检测能力,其中2000多座水厂无任何检测手段。

  这样的数据无疑也给自来水饮用安全增添了一份忧虑。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检测能力不足,这种以企业自检为主的水质检测体系,其真实可靠性一再受到质疑,不少专家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检测、监督能力,引入第三方检测平台。

  卫生部环境与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陈连生还一再强调,政府应尽快就水安全立法,明确各部门职责,如明确环保部门在水源水保护、建设部门在制水环节、卫生等部门在末梢水监管等领域的权力和责任,做到权责统一。

  被重化工威胁的饮用水源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饮用水安全教研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会长、国际水协(IWA)政府会员代表张晓健 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强调,“兰州水污染事件绝不是个案,反映了我国城市供水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城市供水有很高的风险。”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此次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受污染的自流沟,被数家化工企业包围。在全国范围内,饮用水源或是输水管道被重化工企业包围的并不只有兰州一个城市。

  环保部此前曾多次提示说,我国饮用水源地的环境风险问题突出。该部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约81%的化工石化建设项目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其中45%为重大风险源,这直接导致我国的饮用水突发事件处于高发态势。

  一个月前,环保部刚刚发布了“我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成果”,该研究指出, 在水中污染物浓度相同的情形下,我国居民经口饮水暴露的健康风险是美国的2.4倍,由于规划布局的历史原因,我国有1.1亿居民住宅周边1公里范围内有石化、炼焦、火力发电等应重点关注的排污企业。

  数据显示,全国4.6万多家重点行业及化学品企业中,12%的企业距离饮用水水源地、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不足1公里。72%的企业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和太湖等重点流域沿岸,50%的企业无事故应急池。以长江为例,沿岸有40多万家化工企业,此外还分布着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三大石油化工基地。这种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使我国的饮用水安全问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环境科学院环境安全基地首席专家刘征涛介绍说,饮用水的安全,与水源地、自来水厂的处理过程、以及管道输送等三个环节相关,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水源地安全风险最高,保护的难度也最大。

  刘征涛曾经参加过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工作。他介绍说,松花江污染事件后,环保部曾就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出台了多项规定,比如,在水源地周边1公里范围内不能有任何工厂,要进行围栏保护等。但在现实中,各地的管理和执行力度不一样,并不能完全肃清水源地周围的企业。

  管道隐患早已埋下

  除了水质检测滞后外,此次兰州自来水污染事故还暴露出城市规划的不合理。兰州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其城市规划存在诸多遗留问题,发生此次水污染的西固区位于黄河岸边,这里正是兰州炼油厂和兰州化工的选址地,60年来一直作为石油化工基地存在。而从当年建厂到现在,许多管道设备早已老旧不堪。

  参与此次事故调查的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教授王金生披露说,初步判断,苯是来源于兰州石化以往两次泄漏事故后渗入到地下的污染物,这些含苯污染物随着地下水,慢慢地向自流沟方向流动,最终进入沟内,造成了水质污染。

  那么污油为何隔了这么长时间才进入自流沟?王金生解释,已抵达自流沟的含苯污油过去是被沟壁阻止,但沟壁每隔一段就有一条收缩缝,设计寿命期到后,收缩缝老化,油污连同地下水就可通过收缩缝进入到自流沟。

  但在兰州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张明泉看来,这样的事故当年就可以处理,拖延至今难以理解。“按照规定,大城市及特大城市的水源地主输水管道周边50米内是保护区,不允许有任何与饮水设施无关的工厂、企业存在,而一旦出现可能影响到饮水安全的污染物更是要及时清除。”张明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即使以上世纪80年代的技术,采用客土法(土壤修复)以及换水(油污染治理)完全可以及时清除污染,更不要说如今还有更多更先进的处理技术。张明泉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污染持续20多年仍未排除难以理解。由于对渣油泄漏污染处理的拖沓,使得泄漏不仅仅会污染自来水管道,还会使渣油下渗污染地下水,而地下水污染一旦形成其影响就将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保障饮水安全刻不容缓

  事实上,自来水所面临的威胁远不止这些。除了自流沟的管道污染,自来水出厂后,还会经过漫长的输水管网及高楼水塔、水箱等设施,所接触的污染物甚多,诸如铁锈、污垢、细菌等,它们以及其复杂的相互作用也会生成有毒物质。因此,城市高楼的水箱、水塔清洁检修工作不足,也会直接导致饮用很不安全。

  此外,在我国自来水厂中广泛运用的过滤、加氯消毒传统处理工艺也饱受诟病。诸多专家指出,曾经传统的常规处理工艺,例如“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处理净化方法有的已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应增加更先进的处理方法,同时加强净水过程的全面质量控制工作,以提高供水水质。

  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发达国家为了保证自来水质量,从生产、传输和监管等各方面都做出了详实的规定。欧盟自1998年出台《饮用水水质指令》以来,执行最严格的自来水标准,使得欧盟国家的自来水都达到了直接饮用的水平;日本通过运水管道的高度不锈钢化来保证自来水运输过程中不出现二次污染;而美国则是责令各自来水公司时事公布水质,放在网上以供查阅监督。

  “水是生命之源”,自来水更是与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息息相关,当我们轻轻拧开水龙头的时候,自来水离我们那么的近;但当问起自来水从哪里来,是否安全时,它似乎又离我们那么的远。从山西长治苯胺泄漏导致河水污染到三友化工污染门,从广西镉污染事件到江西铜业排污门,但愿一次次水污染事件在为水安全敲响警钟的同时,也推着我们朝安全饮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