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环保谣言十大“画皮”
文/记者 刘汝佳 编辑 刘昭
“雾霾含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将导致药物失去作用?”“汽车尾气比雾霾天空气干净10倍?”“‘煤改气’是加剧灰霾空气的‘帮凶’?”……这些谣言比重污染天气还要更大范围地笼罩在全国各地,随着社交网络的传播,谣言已然难以止于智者。
6月1日下午,北京绿色传播联盟梳理出十类传播率高、具有代表性的环保谣言并公开揭穿它们的“画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魅惑指数吧。
画皮一:骇人听闻
魅惑指数 ★★★★★
案例:北京因雾霾严重污染,空气中含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呼吸了这样的空气将导致药物失去作用。
剖析:此类谣言借助公众对雾霾问题的高度关注,利用骇人听闻的说辞,曲解原意,吸引眼球,误导公众想象,制造社会恐慌,进而引发更广泛的谣言传播。
画皮二:假借权威
魅惑指数 ★★★★☆
案例:市政府通知飞机撒药治白蛾需躲避。
剖析:此类谣言假借政府、专家等权威的公信力,编造所谓的“内部消息”“专家表示”,以此提升谣言的说服力、迷惑性。对此,北京市林业保护站表示,北京市进行的飞机撒药属防治林业病虫害工作,撒药地点离居民区很远,飞防药剂属于昆虫生长调节剂,对人畜无害,而且北京飞防林业病虫害工作进行了近40年,不用躲避。
画皮三:貌似专业
魅惑指数 ★★★★★
案例:网传视频中一位测试者手持空气质量检测仪到尾气排放口测试,声称“汽车尾气比雾霾天的空气要干净10倍” 。
剖析:环保问题科学性、专业性强,普通公众了解不多。一些谣言就以貌似专业的“画皮”招摇过市,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其实,汽车尾气对PM2.5的贡献主要是二次污染转化,这是手持式PM2.5检测仪检测不出来的。
画皮四:不明觉厉
魅惑指数 ★★★★☆
案例:因为雾霾里存在硫酸铵才发布红色预警。
剖析:此类谣言生搬硬套一些感觉十分“高大上”的专业词汇,牵强附会,逻辑混乱,以此蒙蔽不明就里的普通公众。该谣言关联伦敦致命酸性大雾,危言耸听,其实,伦敦雾致命元凶为高浓度二氧化硫,硫酸铵虽有害健康但急性毒性不大。
画皮五:夸大其词
魅惑指数 ★★★☆☆
案例:“煤改气”是造成北京地区“丰富水汽”的主要来源,是加剧灰霾空气的“帮凶”。
剖析:此类谣言忽略了量的比较直接得出结论,言过其实,夸大了事物原有的影响程度。
按照我国当前的天然气消耗量计算,假如每年燃烧天然气产生的气态水全部转化成液态水,平摊在全国人口集中的东部地区(估算面积约360万平方千米),液态水的厚度仅占大气中可降水量的几十万分之一,影响微乎其微。
画皮六:一概而论
魅惑指数 ★★★★☆
案例:有人吐槽,北京有一次国庆黄金周期间车少但又有雾霾,不是说机动车是雾霾元凶吗?还有种情况,采暖季都结束了雾霾又来了,不是说燃煤是空气重污染的主要原因吗?
剖析:实际上,雾霾成因错综复杂,高污染排放是内因,不利气象条件是外因,复杂的化学反应机理是动因。至于哪种因素扮演大气污染首因的角色,一定要有前提条件和限定范围,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就可能犯盲人摸象、张冠李戴或刻舟求剑的错误。
画皮七:感官误导
魅惑指数 ★★★★☆
案例:北京空气质量在逐步恶化?
剖析:此类谣言局限于一时的感官体验,也可能基于“近因效应”的误导,缺乏对环境问题的系统比较和客观评判。北京市环保局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18%,重污染天比2015年减少7天。
画皮八:情绪诱导
魅惑指数 ★★★★☆
案例:儿童吸入肺里的雾霾比大人多。
剖析:协和医院儿科万伟琳副教授表示,儿童与成人的肺结构相似,且肺活量低于成人,所以不存在吸入粉尘多于成人的说法。此类谣言利用公众关注自身和家人健康的焦虑心理,肆意编造、夸大雾霾影响健康的各类歪理邪说,撩拨、误导公众情绪。情绪就是谣言传播的助推器,促使谣言得到强有力的扩散传播。
画皮九:利益诱惑
魅惑指数 ★★★★★
案例:机动车污染不是北京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政府的各项机动车污染控制措施只是增加了市民的出行负担。
剖析:此类谣言以立场得出结论,对同一利益群体有较强的迷惑性和煽动性。
采取机动车污染控制措施,可能给一部分有车族带来不便,同时可能也牺牲了部分个人利益。但某些谣言夸大“个体权利”和“牺牲”,无视公共利益和义务,歪曲事实,在误导科学认知的同时,也抹杀了奉献者应有的高尚价值。
画皮十:传播变异
魅惑指数 ★★★☆☆
案例:媒体援引中科院某研究者一份北京PM2.5污染源解析的报告说,汽车尾气对北京PM2.5的贡献率仅为4%。
剖析:其实,原论文除了提到汽车尾气直接排放的PM2.5粒子占4%,还提到二次无机气溶胶对北京PM2.5的贡献是26%,而汽车尾气贡献了二次无机气溶胶的很大一部分。
此类谣言本不是故意产生的,但是由于在发布或传播过程中被误读,以至于发生传播变异,“变脸”为真假难辨的谣言。
面对“画皮”要如何应对?请扫描上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