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亚洲最大的动物标本馆
记者/张星海 编辑/吉菁菁 摄影/张星海
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土里钻的……530多万个栩栩如生的各类动物标本,安静地陈列在先进的高强度金属密集柜中,它们的生命已在这里凝固。
让我们走进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这个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级标本收藏机构,同时也是亚洲首屈一指、国际上颇具盛名的动物标本馆,用镜头探秘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
▲目前馆藏标本总数为530多万号,主要包括兽类、鸟类、鱼类、两栖爬行类、无脊椎动物类和昆虫六个类群。珍稀标本主要包括各类模式标本7000多种以及数百号的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标本,如大熊猫、中华鲟、胭脂鱼等。图为鸟类标本分馆中羽毛鲜艳的鸟类标本。
▲这个像钢盔一样的标本名为“中国鲎”,俗称三刺鲎、海怪。这种暖水性近海野生海洋节肢动物先于恐龙出世、被誉为“活化石”。它坚硬的外壳下有着很多长长的脚,泛着奇异的蓝色。科研人员可以利用中国鲎这种罕见的蓝血动物制成检测内毒素的鲎试剂,在医学研究中有独特作用。但随着一些地区海洋环境的恶化,目前其产量已经减少了很多。
▲令人目眩的众多昆虫标本。其中“年纪最大”的来自公元前150年,1973年从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学名叫做花斑皮蠹。标本被夹存在两片玻璃之间,即使凑近了看也只能看见几个小黑点。靠放大数十倍的照片才能发现它的轮廓很像是钢笔的金属尖。由于当时的墓葬中包括了粮食,这些粮食中的害虫就随之保留了下来,通过分析这些昆虫标本和现代米虫的不同,科学家们可以掌握古代粮食生产的相关信息。
▲蜜蜂标本
▲黑脸琵鹭
▲食肉类动物的皮毛标本
▲两只正在“溜之大吉”的玳瑁
▲野驴和野马的头骨
▲太阳鸟和鹦鹉标本
▲大熊猫的骨架
▲捕鸟蛛标本
▲蜈蚣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