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将向全世界开放
航天
中国空间站将向全世界开放
5月29日,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总部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与联合国外空司向全世界各国人民发出邀请,携手开展中国空间站的国际合作。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空间站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愿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中国空间站打造成全人类在外空共同的家,希望各国通过在中国空间站的合作增进互信,打造真诚合作、互利互惠的典范。联合国外空司正式照会各国,邀请各国于今年8月31日前提出合作项目申请。下一步,中国和联合国将对收到的合作申请进行联合审核评估。联合国外空司司长迪皮蓬表示,这是这类项目第一次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
地质
“地壳一号”万米钻机成功首秀
6月2日,吉林大学负责研发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正式宣布完成首秀,在松辽盆地科学钻探二井工程中成功应用。完钻井深7018米,创造了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新纪录,这标志着我国在“向地球深部进军”的路上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填补了我国在深部大陆科学钻探装备领域的空白,大大提高了我国超深科学井钻探装备的技术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科学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
航天
我国成功接收到高分六号卫星数据
6月4日9时47分,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按计划成功跟踪、接收到高分六号卫星首轨载荷成像数据。高分六号卫星是我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成功发射的第六颗卫星,配置有2米全色/8米多光谱高分辨率相机和16米多光谱中分辨率宽幅相机。卫星于6月2日12时13分成功发射。
医学
中国科学家首次系统揭示人类消化道发育细胞图谱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从单细胞分辨率和全转录组水平,全面、系统、深入地阐明了食道、胃、小肠和大肠这4种器官在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图谱及其信号调控机制,揭示了这4种器官不同细胞类型之间的精准发育路径和基因表达特征,并进一步详细解析了大肠从胎儿到成人的发育、成熟路径和关键生物学特征。
农业
袁隆平团队在沙漠种植水稻初获成功
5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对外宣布,在来自印度、埃及、阿联酋等国专家的参与下,该团队对在迪拜热带沙漠地区实验种植的水稻进行测产,其中一个材料产量超过亩产500公斤,两个材料产量超过400公斤,在沙漠里种植水稻初获成功。迪拜将于6月下旬组织正式收割测产,根据测产结果,将从试种水稻中选取优势水稻材料,研发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杂交水稻品种。
古生物
三峡发现“地球上最古老的足迹”
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组成的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在湖北宜昌三峡地区距今5.51亿至5.41亿年的前寒武纪石灰岩地层中,发现十几块远古动物足迹化石。其中一块化石上,两列动物足迹清晰可见。这两列足迹间相距1至2厘米,明显是由两侧对称的动物爬行留下的,岩层表面还留下了这只动物由海底地表爬行转而钻孔进入沉积物中的痕迹。科研团队通过一系列与现生动物足迹的对比发现,这种远古动物,很可能是节肢动物、环节动物或它们在远古时代的祖先。
食品
不含反式脂肪的人造奶油替代品研发成功
6月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王强领衔的油料加工与品质调控创新团队与英国赫尔大学合作,利用花生蛋白研发出新型食品高内相Pickering乳液。这种乳液不含反式脂肪,并可代替人造奶油。反式脂肪已经被证实具有引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的风险。2018年5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2023年前将在全球范围内停用人工反式脂肪。
创新
“龙门创将”中国赛区三强揭榜
第二届“龙门创将”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中国赛区总决赛6月1日在北京举办。经过激烈竞逐,图灵通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手工坊、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脱颖而出,成为第二届“龙门创将”中国赛区总决赛前三强。本届赛事以“可移动的未来”为主题。组委会与创业合作平台从2万余个创新创业项目中,评选出42个参赛项目,涵盖人工智能、电子医疗、自动驾驶、机器人、网络与5G、大数据、在线教育、新材料、新能源与环境技术、物联网等十余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