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面向全球征集空间站实验项目
航天
中国航天面向全球征集空间站实验项目
8月5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组建由14位院士组成的空间站科学技术实验委员会,正式面向全球长期征集空间站实验项目。此次征集活动以“支撑太空探索能力,促进人类持续发展”为主题,旨在促进太空探索领域的国际合作。
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表示,希望用国际通行的科学技术实验项目征集、评选规则,与国际同行共同建立开放的平台,吸引全球研究者参与,促进国际同行之间的合作,遴选出最有前景的研究项目。同时将研究项目与科学数据同国际社会共享,最终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
天文
中科院发现宇宙锂元素丰度最高恒星
8月7日,国际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表我国天文学家的一项重大发现: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为首的团队依托国家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一颗奇特天体,其锂元素含量约是同类天体的3000倍,是目前人类已知锂元素丰度最高的恒星。这一发现改变了人类对天体中锂元素的认知,将国际上锂含量观测极限提高了1倍,同时在理论上对锂元素合成和现有恒星演化理论提出了独树一帜的新观点。
医药
中美研发纳米疫苗抗击甲流
7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论文称,中国和美国研究人员联手研发出一种纳米颗粒流感疫苗,这种颗粒由双层多肽组成,可模仿流感病毒发出生物信号,诱发双重免疫反应。该疫苗在小鼠实验中能够有效抵御甲型流感病毒,为研发通用流感疫苗等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计算机
神威E级超算原型机启用
运算速度达每秒百亿亿次的E级计算机,被称作“超级计算机界的下一顶皇冠”。8月5日,国产超算研制向着这一皇冠又迈进了一步:神威E级超算原型机在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完成部署,并正式启用。
神威E级超算原型机的运算系统全部采用“神威26010+”众核处理器,高速互联网络系统全部采用申威网络交换芯片、申威消息处理芯片,这些关键部件均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存储和管理系统由申威多核处理器构建,实现对该领域产品的国产化替代。
材料
清华大学研发“电子皮肤”可监测人体信号
8月7日,清华大学对外宣布,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任天令教授团队研发出多层石墨烯表皮电子皮肤,该器件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以直接贴覆在皮肤上用于探测呼吸、心率、发声等,在运动监测、睡眠监测、生物医疗等方面具有重大应用前景。
“石墨烯由于其出色的导电性和柔韧性,是电子皮肤的理想材料。但是将石墨烯更加舒适、美观、稳定、可靠地贴合在皮肤表面,从而采集人体各种生理信号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任天令解释。
动物保护
中国每年放流水生物种近400亿尾
8月3日,农业农村部对外宣布,近年来,我国每年投入增殖放流资金约10亿元,放流各类水生物种近400亿尾(只),取得了积极成效。通过开展资源增殖放流、海洋牧场建设、海洋伏季休渔、限额捕捞试点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渔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增殖放流是用人工方法直接向海洋、滩涂、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投放或移入渔业生物的卵子、幼体或成体,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它是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有效方式,也是稳定发展渔业生产、促进渔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能源
我国核领域一重要监测设备成功实现国产化
8月9日,在秦山核电站现场召开的烟囱排气辐射监测系统(R07)PING监测仪设备最终验收会上,由中船重工七一九所研制的气载放射性PING监测仪设备顺利通过验收。这是七一九所研制的PING监测仪设备首次应用于商用核电站,标志着国内唯一的国产化PING监测仪设备在商用核电站开始替代进口产品。
环保
中国饮用水水源地发现环境问题6426个
中国生态环境部8月8日通报,各地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各地排查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2466个,发现环境问题6426个。水源保护区内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生活面源污染、工业企业排污、农业面源污染、旅游餐饮污染、交通穿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