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西安无人机表演演砸,高科技不应成“城市秀”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5-14 13:47:46   阅读量:0

大规模的无人机表演技术并不成熟,操作失误、信号故障、机器故障、天气干扰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表演失败。西安大胆上马,本身就是走了一招险棋。

撰文/封寿炎(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评论员)

5月1日晚上,1374架无人机在西安夜空中演绎光影盛典的画面在媒体热传,收割了海量流量,也收获了一片艳羡的惊呼声。然而好景不长,紧接下来的剧情,就仿佛是一长串“崩坏”的电视连续剧。

先是有人指出,5月1日当晚的无人机表演“搞砸了”,现场的无人机光影画面出现大量乱码,无人机回收环节也几近失控,众多无人机从天空直线坠落,场面惊悚。“车祸”现场的视频和照片随即传遍网络。

眼尖的网友很快发现,这一表演项目的采购价竟然高达1050万元人民币,平均每架无人机的“出场费”超过7600元。整场盛典的招标费用则高达2828万元,而且采购方式为单一来源。千金买一“秀”,舆论再次哗然。这一环紧扣一环的“崩坏”剧情,演变成为无法收拾的一地鸡毛。一场为西安吸引眼球、塑造形象的“秀”,结果成功地吸引了无数眼球,却让这座古城颜面扫地。一座城市的形象应该如何塑造,如何维护?西安这次无人机表演事件,可以说树立了一个教科书级别的反面案例。

大规模的无人机表演技术并不成熟,而且难度很高。操作失误、信号故障、外部信号干扰、机器故障、天气干扰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表演失败。因为难以确保万无一失,甚至存在较大的失败风险,所以在大型现场活动中是否采用,本来就应该慎之又慎。西安大胆上马,本身就是走了一招险棋。

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1218架无人机表演的灯光秀曾经让人大呼惊艳。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场表演并非现场直播,而是提前录制的。因为主办方考虑到,开幕式当天的天气情况可能无法保证现场演出成功。

当无人机灯光秀表演失败之后,主办方在危机处理方面的表现也大失其分。主办方提前发布表演成功的新闻通稿。“车祸”场面当然万分尴尬,但遮掩和粉饰绝非化解之道。如果试图用谎言把真相掩盖起来,结果很可能是用一百个谎言都无法讲圆,反而使舆情走向失控。即使不是主办方有意掩饰,那种提前发布通稿的做法也存在很大风险。因为,当现场表演失败之后,那些提前报道的溢美之辞,以及一帧帧完美的表演画面依然在网络上传播,无异于一记记“实力打脸”。

在举国欢庆的节日之际,一座城市搞点庆典活动无可厚非。只要规模和内容形式恰当得体,则既可以塑造城市形象,也可以营造节日氛围,还可以丰富市民游客的文化娱乐生活。但如果一味好大喜功、求新求异,就有可能跑偏了方向。

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不少地方政府的一种执念。有些地方甚至为此不惜代价,重金投入,无所不用其极。10分钟的无人机表演花掉1050万元,整场庆典活动花掉2828万元,这个花费对于西安这座城市来说是否合适,当然见仁见智。但从网络舆情来看,这两个数字还是让很多人觉得太铺张浪费了。

费尽心机塑造形象,却反而导致了形象的崩坏,这场无人机表演可谓教训深刻,也值得更多热衷于“打造名片,争夺眼球”的为政者深思。■

(本文摘编自上观新闻 原标题:砸了1050万元的西安无人机灯光秀,为何成了“崩坏”连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