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质疑比找到答案更重要
原标题:与全球创新冠军国家瑞士驻华大使聊创新:“学会质疑比找到答案更重要”
记者/白竟楠 编辑/刘昭 摄影/吕择
瑞士创新周从7月2日开始至6日闭幕,共举办了五天时间,在这五天的活动当中,不仅有丰富的科技酷品展,还有许多让中瑞专家面对面的专家论坛和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此次创新周的举办,正是中瑞在确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之后的专题展示活动,瑞士也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创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国家。
▲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先生
在瑞士创新周中理解瑞士
说起瑞士,人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瑞士军刀与手表,其实,瑞士是一个极具创新力的国家,且一直以来与中国在多领域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和往来。中国与瑞士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从2014年开始正式实施,瑞士是世界排名前二十的经济大国,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与排位世界前列的大型经济体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近日,在最新出炉的《2018 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瑞士蝉联榜首,而中国排名第17 位,首次跻身最具创新力经济体20 强。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先生表示,在过去几年中,瑞士一直被评为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国家,因此,瑞士应该把本国的特点尽量全面地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科技创新周无疑是一次让世界人民了解瑞士的好时机。此次创新周围绕‘创新’和‘数字化’两大主题,深入展示瑞士在产业、科技、艺术与设计等领域的创新精神和形象。创新周以多种活动形式呈现,如双边会谈、新闻发布会、招待会、平行论坛、研讨沙龙、科技体验、趣味展览、艺术表演等;同时,活跃于创新领域的两国企业也展示了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创新周还特别展示了瑞士的领先创新能力、独特的创新机制、高科技带来的高品质生活以及如何将创新融入日常。本次创新周也为中国与瑞士在创新领域的全面深化合作提供了良好平台。” 戴大使说。
瑞士创新周专门设定了一组关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话题与活动互动。瑞士ABB是拥有百年历史的电气与自动化公司,其在2018年举办的创新大赛也成为瑞士创新周的一个环节。同时,ABB还在创新周举办了一场创新论坛,有许多与此相关的科技大咖来到现场与在场的观众分享自己的创新经历,以及在“一带一路”中所做的工作与贡献。
▲ABB公司的机器人
可以说,只要提到创新,人们就会联想到机器人。机器人的研发近两年不仅在中国火爆,也是“世界火爆”的研发项目,瑞士是机器人研发制造的领跑者,在许多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此次创新周中,瑞士大使馆邀请了许多国际专家来为大众讲解机器人科技,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发更多思考。
当然,创新周中还有一些供大众体验的科技互动,最火热的就是虚拟现实模拟器Birdly。Birdly可以带来生动的全身体验,这种体验让模拟器操作者感觉不到其装置背后的机械设备和电脑代码,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VR体验之一,也是在创新周活动期间参与人数“爆棚”的一项活动。而在瑞士科技文化中心举办的球幕电影观摩活动,观众能体验360度无死角影院试听,浸入感非常强烈,在创新周现场,球幕影院外总是排列着长长的队伍。
▲创新周闭幕庆典上,公众进行体验互动
戴尚贤大使介绍,与中国大型科普活动一样,瑞士的科普活动面对的主体人群也是普通大众,通过媒体传播和自媒体平台,希望活动周被更多的人知晓。
小记者们踊跃向大使提问
瑞士创新周活动期间,科学通讯社小记者们也踊跃参与到活动当中,担当起新闻报道的职责。
▲创新周活动中,科学通讯社小记者忙碌的身影
在瑞士大使馆,小记者们开始还显得有些局促,在与大使一同入座之后,小记者们正襟危坐,现场弥漫着紧张的气氛。看到小记者们一个个严肃的表情、正坐的姿态,戴大使认真地对小记者表示一定要放松,甚至可以半躺在沙发上,就像在自己家一样不要紧张。
“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开拓创新?”“人工智能会不会也拥有自主意识?”
随着交谈的深入,以及北京科技报专业记者的引导,小记者们放松了许多,也渐渐融入到采访的氛围之中,把问题有序地提给大使先生。
在戴大使看来,虽然有些问题难以具体回答,但是对于小记者们善于提问的精神让他非常赞赏。大使先生作为“过来人”,给在场的小记者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在生活中我们通常只想寻求答案和解决办法,但其实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不断质疑这个世界,所以应该用更开放的思想积极看待这个世界。问对问题,学会质疑,比找到答案更重要。”
在7月6日晚的瑞士创新周闭幕式上,小记者们第二次来到瑞士大使馆参加瑞士创新周的报道,不仅第二次采访到大使先生,还跟现场进行飞溅画表演的艺术家科琳·萨特(Corinne Sutter)进行互动。在整晚闭幕式的现场,都能看到小记者们四处穿梭、采访的身影。
▲“急速绘画”艺术家Corinne Sutter在闭幕庆典现场的绘画作品:此方向为我国演员章子怡,反向则是瑞士网球名将费德勒
创新瑞士得益于教育制度
瑞士之所以能一直保持创新的激情并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创新发展,得益于瑞士对青年人创新能力的重视以及“双轨制教育”模式,这种企业与非企业高等院校共同承担教育职责,是瑞士特有的教育模式。
如果细心你会发现,在一些大型国际比赛中,年轻的瑞士选手通常表现得非常出色,这不是因为他们专门为了某一个比赛专门培训,而是因为他们有一个系统而完善的知识系统与技能培训过程,这正得益于瑞士“双轨制”的教育模式,让这些青年人能在上中学时就走进瑞士各大企业,学习最贴近市场的技能。
瑞士的各大小企业与教育机构之间会展开合作,比如政府机构或事业单位和私企会给大学生提供学习机会,让他们进入社会环境中体验工作和学习技能,所以,学习学校里的知识只是学习的一部分。
当然,中国年轻人的创新力也越来越强。戴大使说:“可以发现,在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中,许多创新企业的初创者都是青年群体,这也能够为我们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行业的合作双边关系带来进展,瑞士也期待能够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方面落实进一步合作。”
中国和瑞士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国家,但又都是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创新型国家,比起瑞士的创新,中国发展的时代才刚刚开始,戴大使特别提到,2010年时,中国的创新力排名第43,2017年时就已经上升为第22名,所以中国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超越自我,成为越来越具有创新力的国家。而这一良好的发展态势,也是瑞士需要学习的。
“瑞士与其他国家的不同在于,瑞士不会一直一味寻求新的东西,而是持续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中国目前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或许应该放慢脚步,在保持前进态势的状态下,用微小而扎实的积累不断改善。瑞士虽然对世界的影响很大,但依旧不及中国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所以如果中国能够作出新的尝试,积极迈出这一步,对整个世界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戴大使最后说。■
编辑/刘昭
从开幕之前对戴尚贤大使的专访,到瑞士创新周闭幕式,活动全程到处可见科学通讯社小记者“忙碌”的身影。来看他们做出了哪些精彩报道。
▲戴尚贤大使与科学通讯社小记者合影
攀登创新阶梯 迎接美好未来
吴其雨昂( 芙蓉小学六年级)
6月26日下午,我有幸来到瑞士大使馆采访瑞士大使戴尚贤博士。我们知道瑞士是一个富有极强创新力的国家,神奇的陀飞轮结构使瑞士钟表享誉国际,还有削铁如泥的军刀……可为什么瑞士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创新之力,又是如何影响世界的呢?带着不解与疑惑,我踏进了瑞士大使馆的大门。
伴着庄严而神圣的一分一秒过去, “hello!”一个爽朗的声音打破了静寂,是戴尚贤大使!他首先与我们亲切地握手,我的心中荡起暖流。
随着金色的阳光射入窗子,采访开始了,我的疑惑也逐步得到了释解。大使告诉我们:创新在生活中不可缺失,有了创新,才有了人类进步,才能促进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在瑞士,十分重视青少年创新启蒙,注意,不是教育而是启蒙。个人的思维是无法限制的,如果只有单一的培训,个人的新奇想法就会被限制,无法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也就等于丢失了创新能力。是的,启蒙越是早,越是全方面,创新的金点子就会更加旺盛,社会与国家的发展就会如虎添翼,而瑞士正是做到了这几点,所以接连被评为最具创新力的国家。
采访最后,大使对我们青少年给予了极大的期许。因为生活条件、教育水平等各方面的提高,青少年的创新力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为国家的进步做出贡献。
感受“瑞士智造”的魅力
沈睿怡(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附属方家胡同小学三年级)
我作为科学通讯社小记者,非常荣幸地走进瑞士大使馆,参加了“2018瑞士创新周闭幕庆典活动”。
一进瑞士大使馆,我们就看到“急速绘画”艺术家Corinne Sutter 在画画。接着往里走,妈妈被一些“怪模怪样”的机器吸引了过去,一打听,原来是电熨斗。这个电熨斗还有更奇妙的地方:它能够自动识别衣服的材料,根据衣服材质而调整温度。
之后,我们再一次看到了Corinne Sutter的身影。这次她画的是人物肖像,奇妙的是,这幅画正着看是网球名将费德勒,倒过来看居然是章子怡!听妈妈说,作画的颜料也是大有来头:这种发光颜料白天吸收能量、激发光子,而到了黑暗的地方,可以释放能量,让画面颜色鲜艳亮丽。这可真是艺术和科技完美的结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