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生态 正文
灰褐,毛长……北京这种害虫高峰期将至,市民可提供线索——
2025-09-12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5907

灰体、白毛……这到底是什么虫子呢?

这是美国白蛾的幼虫。9月中旬,美国白蛾在北京将进入虫情高发期。

据市园林绿化局防治检疫处副处长潘彦平介绍,美国白蛾在北京1年发生三代,呈现“一代少、二代多、三代猖”的特点。近日,监测巡查数据显示,北京即将进入第三代美国白蛾幼虫危害高峰期,同比发生基数高、传播扩散风险大。目前,防控工作已进入最关键、最吃紧的攻坚阶段。

美国白蛾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除了膈应人以外。还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危害?面对泛滥成灾的毛毛虫,我们又该怎么治理呢?

美国白蛾号称“无烟的森林火灾”

美国白蛾是一种国际检疫性害虫,属于重点防控的林业有害生物。原产于北美洲,大约于1979年从我国辽宁丹东一带入侵,借助人类活动和贸易往来的“顺风车”,美国白蛾不断将入侵的版图从东北逐渐扩大至华北、长江流域等地。

美国白蛾1年3代,有卵、幼虫、蛹、成虫4种虫态,其中,幼虫的危害最大。一年内美国白蛾的生存情况大致如下:

4月份当气温达到15℃以上时,越冬蛹开始羽化,交尾后会把卵产在叶子上

5月上旬幼虫开始孵化,在树上结成大网,4龄后(蜕皮一次为一个龄期)的幼虫开始破网,食量猛增。

5月上旬~6月下旬是第1代幼虫危害期

7月上旬~8月下旬是第2代幼虫危害期

8月下旬~10月下旬是第3代幼虫危害期

9月底~11月上旬幼虫下树化蛹越冬

美国白蛾的幼虫又被称为“秋幕毛虫”,1-3龄的毛虫把树叶当作寄主吐丝结网,在网内群居取食。4龄后破网的幼虫食量激增,具有吃得快、吃得多、跑得快、繁殖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等特点。

它们一点儿不挑食,什么桑树、杨树、白蜡、榆树、柳树、各种果树,以及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都是它们的盘中餐。据估算,1头幼虫一生可取食大型树叶8-15片、小型树叶18-23片。

除了吃得快、吃得多以外,它们还很喜欢把食物“赶尽杀绝”,幼虫蚕食叶片只留下叶脉,可能会导致树木生长不良,甚至全株死亡。被秋幕毛虫入侵的地方颇有一番“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的意味,它们被形象地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

路边看到这种黑色的蛹千万别打!

防控美国白蛾的方式有很多种,释放周氏啮小蜂,正是其中一种生物防治方法。

“生态、环保、绿色、宜居、安全等,都是当前北京生态环境建设的显著特征,生物防治林木有害生物正是建设首都花园城市、维护首都生态安全的主要手段。”据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中心综合防治科科长袁菲介绍,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等鳞翅目害虫的优势寄生性天敌。市民在树上发现的柞蚕茧,一个茧中可以培养5000头左右的周氏啮小蜂。

柞蚕茧被挂在树上不久,当温度适宜,孵化后的周氏啮小蜂成虫就会从茧中的黑蚕蛹中飞出。周氏啮小蜂成虫体长约1毫米,具有很强的飞翔和寻找寄主能力,可以敏锐地寻找到隐蔽在各种化蛹场所的美国白蛾老熟幼虫和蛹。

图源:新京报 周氏啮小蜂成虫飞出蚕茧

美国白蛾幼虫下树化蛹后,会经历蛹期,再化为成虫,这些白色的蛾子将卵产在桑树、白蜡树等它们喜食的树木叶片背面。幼虫化蛹期间,是释放周氏啮小蜂的好时机。周氏啮小蜂通过寄生,吸取寄主体内的营养物质,完成自身发育和繁殖后代。雌蜂能刺透蛹体,将卵产到美国白蛾的蛹内,卵孵化后变成幼虫,取食美国白蛾蛹内的营养和内脏器官,最后将蛹取食一空,培养成新一代小蜂,继续寻找美国白蛾产卵寄生。

有网友猜测,周氏啮小蜂对付美国白蛾,可能是起到了“以毒攻毒”的效果。袁菲说,周氏啮小蜂并非“毒虫”,它没有蜂针,不攻击人,具有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和鸟类安全,防治效果持久等优势,易于同其他防治措施协同使用。

发现情况请举报

市园林绿化局今年实施科学精准防治,明确“主抓第一代,压缩第二代,攻坚第三代”的可持续治理思路,对美国白蛾全面三代实施科学精准防控。人群密集区域优先采用剪除网幕、绑草把等环保方式;对非敏感且危害较重区域,选用高效低毒药剂进行应急防控。

北京全年共监测巡查86.47万公里,发现网幕3.93万株,释放周氏啮小蜂37.31亿头,已完成403架次飞机防治作业任务,美国白蛾防治作业面积413.57万亩,完成了阶段性防控目标。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创新性地使用“智慧林保平台”进行智慧化管理,实现了区域测报信息共享,巡查与防治数据线上发布。

市民可以关注“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使用“拍照识虫”小程序。如在树木、绿化带或自家绿植上发现疑似美国白蛾的幼虫(特征为低龄时聚集、高龄时分散危害,具黑色或黄色毛瘤,体毛长)或危害症状(叶片被啃食成网幕状或仅剩叶脉),请第一时间向物业反馈进行除治,也可通过“拍照识虫”微信小程序,拍摄照片并上传,系统将自动识别并积极上报虫情。

来源:新京报、北京园林绿化局、北京发布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罗永浩吐槽西贝引大战!预制菜有没有你想的那么“坏”?
北京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开课!覆盖1400多所学校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