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人民号
科普号
北京号
微博号
头条号
腾讯号
百度号
央视频号
抖音号
微信号
首页
要闻
时政关注
北京要闻
社会热点
解读
健康
安全
探索
食品
观点
辟谣
生态
军事
体育
回眸
科创
科创关注
科创活动
科普
科普关注
科普活动
科教
科教关注
科教活动
科际精灵
人物
科学前辈
时代新人
直播
视频
图解
专题
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护眼神器”还是“视力杀手”?这种手机膜别再贴了
近日,一则“有人用了2个月防窥膜近视增加300度”的热搜引发广泛关注,许多网友表示自己也有类似经历——自从贴上防窥膜,眼睛干涩、视力下降等问题接踵而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防窥膜的原理是什么?真的会损伤视力吗?
2025-11-18
北京科技报
别乱囤,赶紧扔,甲醛超标!你家一定有→
趁着换季和“双十一”优惠,很多家庭都进入了「买买买」模式,要说家家都有、最近尤其多的,肯定是它——快递纸箱,不少人会选择攒着再一次性丢掉或回收卖钱,真心建议——快递箱不要囤,在家囤积可能导致中毒。
2025-11-17
北京科技报
儿童冬季易遭肺炎“偷袭”
冬季气温低、天气干燥,是儿童肺炎的高发期。孩子一旦感染肺炎,往往会接连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让家长忧心不已。
2025-11-17
科普时报
中老年人补钙:牛奶好还是奶粉更好?答案竟是……
给爸妈补钙,到底喝牛奶好还是奶粉好?30多岁,我们的骨量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喝什么奶,成了一部分中老年朋友补钙的难题——有人说“鲜奶、牛奶(也就是液态奶)营养更好,越新鲜越健康”,也有人坚持“奶粉更科学,营养更全面”。
2025-11-17
科普中国
牙齿怎么悄悄变“长”了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牙齿变“长”的经历:喝水时总觉牙齿发凉,照镜子查看后发现是牙根外露。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王朔解释,这其实是牙龈萎缩导致的视觉错觉。
2025-11-17
科普时报
一年最多能拍几次CT?
“咳嗽老不好,要不要做CT排查?”“意外摔跤,用CT查骨头靠谱吗?”每到体检季或身体不适时,不少人都会在CT检查前陷入纠结:既怕检查不到位耽误病情,又担心辐射过量影响健康。11月8日是国际放射日,今天就来一次性说清CT检查的核心疑问,帮你科学避坑。
2025-11-14
科普时报
被当作“明星产品”的锯棕榈能防脱发吗?
脱发,已经成为不少人的“头等大事”。时值“双十一”购物季,主打“锯棕榈”成分的生发产品,出现在很多人的购物清单上。那么,锯棕榈真的能防脱发吗?
2025-11-13
科普时报
占比超95%,这种流感毒株什么来头?
11月10日,在国家疾控局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王大燕介绍,全国流感总体处于中流行水平。
2025-11-12
央广网、中国科技网
被遗忘的时光——当记忆的星辰悄然隐没
作为一名护士,我陪伴过许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他们像一本被岁月浸染的书,有些页码被风悄悄吹散,但每一页都曾写满故事。今天,我想带您走进这个需要被理解的世界。
2025-11-12
北京小汤山医院
抑郁情绪不等于抑郁症,抗郁要避坑!
近年来,年轻人常用“emo”来形容负面情绪来袭的状态。随着大众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日益加强,越来越多人希望分清自己的“emo”到底是一时的情绪低谷,还是患上了抑郁症。
2025-11-11
新华网
/Index/dataList?style=1&cate_id=657768303880146944&type=news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医路·新青年:述说新时代首都青年医者故事
要闻关注
重磅!38位科学家、193项成果荣获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北京:科技文化融合撬动新消费
6大重点任务!教育部等7部门发文部署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
前沿学术碰撞,创新力量汇聚!第28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开幕
推荐阅读
家里用燃气壁挂炉的注意了!这份安全使用指南请收好
2025-11-15
科普中国
冬季燃气电路风险高发?教你5分钟自查
2025-11-13
人民网
逆行、闯红灯……北京“电子警察”开始抓拍骑电动车违章了!
2025-10-29
北京科技报
随手一挂,被索赔16万
2025-10-26
北京号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