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肾脏病和糖尿病患者如何共同应对:跨学科治疗的未来
2025-03-01 来源:北京科技报 阅读量:4765

撰文/卢业娥

肾脏病和糖尿病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们常常同时存在,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跨学科合作的加强,肾脏病和糖尿病患者的共同应对策略正逐步走向精准化、个体化。本文将深入探讨肾脏病和糖尿病患者如何共同应对,以及跨学科治疗在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肾脏病与糖尿病的关联

肾脏病是肾脏病变的统称,包括多种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糖尿病则是一种由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利用障碍引发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升高。糖尿病是慢性肾脏病(CKD)的主要病因之一,长期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肾病等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大部分死亡由心血管事件导致。

跨学科治疗的必要性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是全球范围内三大主要的慢性疾病,它们之间往往呈现共病现象。一种疾病的出现会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需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跨学科治疗正是针对这一挑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它整合了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肾脏病和糖尿病患者的共同应对中,跨学科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肾脏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血糖、血压、血脂等多方面因素,而糖尿病的治疗也需要关注肾脏等靶器官的保护。通过跨学科合作,可以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跨学科治疗的实际应用

近年来,肾脏病和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取得了显著突破。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达格列净等)成为治疗糖尿病与慢性肾脏病(CKD)的明星药物,不仅降糖效果显著,还能降低复合终点事件风险,延缓肾功能下降,改善心血管结局。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也展现出多重潜力,包括降低尿蛋白、改善血压等。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如非奈利酮)则专用于糖尿病相关CKD治疗,有效降低肾脏风险。这些药物的研发是跨学科合作的成果,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肾病的复杂性使基因检测成为诊断的重要补充工具。通过基因检测,不仅可以优化治疗策略,还能为患者家属提供预防和早期干预的可能性。这种基于基因检测的个性化治疗,正是跨学科治疗的重要方向之一。

跨学科治疗还强调综合干预的重要性。除了药物治疗,还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血糖监测、血压管理等多方面的措施。例如,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血糖和血压,以减缓肾病的进展。同时,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等方式,也可以减轻肾脏负担。

跨学科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精准医疗正成为跨学科治疗的新趋势。通过基因检测和生物标志物筛查,医生能为患者量身定制降糖药物及剂量,既提升疗效又减少副作用。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大显身手,它整合患者临床、基因及生物标志物等多方面数据,为医生提供精准诊疗建议,助力提高治疗效率并降低医疗成本。此外,远程医疗和移动健康技术的兴起,让患者就医更加便捷。医生可远程监控患者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则可通过移动应用自我管理,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品质提升。科技进步正深刻改变着医疗模式,为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科普意义

肾脏病和糖尿病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们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通过跨学科合作和综合干预措施,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旨在普及肾脏病和糖尿病的共同应对策略以及跨学科治疗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这两种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结论

肾脏病和糖尿病患者的共同应对需要跨学科合作和综合干预措施。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跨学科治疗将朝着精准医疗、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和远程医疗等方向发展。通过普及相关知识并鼓励患者和医生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我们可以共同应对肾脏病和糖尿病的挑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医疗负担。

(作者单位:灵山县中医医院)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揭秘“地下东六环”:北京首座地下立交挖出“十车道”
爬坡、过坎、拐14个弯!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还“卷”啥?
2027年底北京将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
推荐阅读
慢性肾脏病如何影响全身健康?它对你身体的五大潜在危害
2024-11-27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