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传播 弘扬科学精神
APP下载
扫码下载APP
融媒矩阵
  • 人民号
  • 科普号
  • 北京号
  • 微博号
  • 头条号
  • 腾讯号
  • 百度号
  • 央视频号
  • 抖音号
  • 微信号
QR Code
当前位置: 首页 探索 正文
“抗生素工厂”搬上太空,航天员将在空间站内“养细菌”
2025-04-23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阅读量:3242

目前,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正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整装待发。4月2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获悉,在飞船的“乘客”中,一批肉眼不可见的链霉菌,预计将在空间站内生长、繁殖6代,供科研团队开展相关研究。

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链霉菌,能够生产临床使用的大约三分之二的抗生素,由此被誉为“抗生素工厂”。同时,它还能修复环境、改良土壤,成为帮助植物生长的益生菌。这样“全能”的细菌,早在神舟八号任务时就到太空进行了“短途游”,顺利完成了16天半的飞行任务。

“这个时长原本是链霉菌合适的生长周期,没想到,在太空它们的生长速度变快,样品回收的时候,一个个的都长过了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黄英略带遗憾地说,受限于当时的飞船搭载能力,科研团队无法对链霉菌在轨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细致观测,只能对生长后的结果进行解读研究。

这次,黄英团队依托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的强大能力,计划在轨开展更细致的链霉菌观察、培养、研究工作。

飞船发射前的7个小时,预先制备的菌株已经“住”进科研团队精心设计的“专属小屋”,黄英仔细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最后一次检查。其中,固体培养单元为链霉菌提供舒适的“床”,科研团队将在实验期间每天记录它们的成长日记,并定期固定它们的生长状态和生物大分子;液体培养单元则将进行链霉菌的在轨传代实验,预计将用42天的时间,完成6代链霉菌的繁殖。

这批链霉菌“到站”后24小时内,航天员会第一时间进行转运安装,将它们放入空间站的生命生态实验柜,天地协同的实验过程即刻展开。科研团队期待尽快看到链霉菌在轨发育分化提前、生命周期缩短的效应,并通过后续的下行样品研究,揭示其背后的分子机制。

“在空间站里养细菌,我们有着更长远的考虑。”黄英举例,例如未来可能发展的月球、火星等太空基地,要实现人类长期生存就必须构建起生态系统,其中不仅要有动植物,也要有微生物。链霉菌抑制病原菌、改良土壤、促生抗逆的能力,有望成为“太空种菜”的重要支撑。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发布
2024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
2024年我和妈妈学科学
要闻关注
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北京篇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纪实
揭秘“地下东六环”:北京首座地下立交挖出“十车道”
爬坡、过坎、拐14个弯!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还“卷”啥?
2027年底北京将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
推荐阅读
抗生素不是万能药:正确认知抗生素的使用范围
2025-02-28 北京科技报
抗生素与消炎药的区别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抗生素?
2025-02-27 北京科技报
扁桃体总发炎?试试中医外治,减少滥用抗生素!
2025-01-20 北京科技报
耐药性危机——保护我们的抗生素资源
2025-01-20 北京科技报
QR Code
扫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