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更多信息请下载APP

2022朝阳区最美科技工作者|霍明:帮患者远离痛苦泥沼,实现真正康复

来源:北京科技报    发布日期:2022-12-06 15:00:38   阅读量:0

对于获评北京市朝阳区“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霍明表示,这份荣誉带给我满满的肯定与激励,让我感到重任在肩,也鞭策我在“医教研”三个方面不断深化。

撰文/记者 廖迈伦  编辑/贾朔荣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二十多年前,一位青年身背行囊,独自飞往异国他乡,怀揣着对康复治疗的浓厚兴趣,踏上了漫漫求学之路。彼时,年轻的心渴望肩负起康复医学发展进步的重任,斗志昂扬、勇毅前行,不负众人的深切期许。他,就是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康复科主任、保健医疗学博士霍明。

▲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康复科主任、保健医疗学博士霍明

◎ ◎ ◎

公派出国深造,汲取宝贵经验

20世纪90年代,康复医学鲜为人知,许多医院并无专门的康复医学科,可能仅设置有理疗科,主要开展光疗、牵引、针灸、按摩等基础治疗。康复医学理念的匮乏和前沿技术的缺失,让患者很难接受系统性的专业治疗,康复效果大打折扣。

为填补我国康复医学的空白,原国家卫生部(现卫健委)在直属的13所大专院校中选拔优秀青年人才,赴日本,从本科阶段开始,系统性学习康复治疗学。在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附属医院工作的霍明,成为了唯一被选中的“公派生”。“我感到非常荣幸,一方面,我对康复医学充满了兴趣,这对我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我希望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改善康复专业不受重视的现状,不辜负国家对我的认可。”霍明回忆道。

在异国他乡的漫长岁月中,霍明从本科、硕士,一路攻读到博士,身份也完成了从助教、讲师、再到教授的转变。在不断学习、研究的过程中,他对康复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他看来,良好的康复治疗对于患者而言,不啻于健康版“止痛药”。

众所周知,为减少疼痛,患者常会选择服用止痛药,但“是药三分毒”,不少止痛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这时,康复治疗的优势便凸显出来:良好的康复治疗能够以健康的方式缓解患者疼痛,让人不再面临忍受疼痛或担忧副作用的两难选择。对于一些患者而言,坚持进行康复治疗不仅能改善疼痛等诸多问题,甚至有可能不再需要接受有创的手术治疗。

夜以继日的学习研究,让霍明从一位对康复懵懵懂懂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在康复医学领域拥有深厚知识积累和强大科研能力的教授。但他心底里最希望的,还是回国成为一名康复医生,实实在在地帮助那些深受疼痛折磨的患者,用双手将他们拉出令人绝望的苦痛泥沼。

◎ ◎ ◎

架设沟通桥梁,助患者减轻痛苦

成为康复医生以来,霍明遇到了形形色色的患者,他们在康复治疗的帮助下,从手不能提东西到活动自如,从步履蹒跚到行走顺畅,从毫无信心到充满希望……提起这些逐渐回归正常生活的患者,霍明展露了笑颜,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尽管结果可喜,但过程却往往一波三折。相比其他临床治疗科室,康复科常常不被患者重视,部分患者甚至认为用药或外科手术后在家慢慢躺着休养就好,无须接受康复治疗。针对这一观点,霍明表示:事实上,“三分治七分养”已经是一个过时的理念,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概念为“三分治七分康复”。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后,需要在康复治疗的帮助下,改善和提升身体各方面的机能。

▲霍明积极开展科普活动 图为北京市朝阳区残联主办康复科普活动

长时间单纯卧床休养不仅会导致心肺功能、肌肉力量下降,长此以往甚至可能出现认知症等问题。虽然患者的原发病灶被切除,但生活质量急剧下降,相信也并非患者本人或家属希望看到的结果。

那么,如何让患者及家属,甚至部分临床医生转变对康复治疗的观念呢?“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科普。我曾经在科普活动中遇到过一位女性乳腺癌患者,她的上肢肿胀十分严重,已经影响了正常生活。但对于是否接受康复治疗,她却很犹豫,因为她的主治医生说她体内还残留一定的癌细胞,可能不太适合做康复。”提起这位患者,霍明记忆犹新。

虽然患者的主治医生已下论断,但作为一名合格的康复医生,霍明认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量更为重要。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他发现这位患者的上肢水肿已十分严重,若进一步任其发展,很可能错过康复治疗的良好时机。于是,他立刻着手、几经波折后终于跟患者的主治医生取得了联系。

在与医生沟通的过程中,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表示可以先从局部开始尝试康复治疗,并对时间和频次加以控制,逐渐进行尝试,最终说服了主治医生。经过大量的准备工作后,他才谨慎地开启治疗。最终,患者上肢肿胀的情况大大缓解,得到了医生和患者本人的极力认可,他们对于康复治疗的认知也发生了转变,甚至逐步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身边的医生和患者。

在霍明眼中,康复治疗是伴随着一定风险追求效果的过程,不治疗可能安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的加重,很可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疼痛和活动困难等问题。因此,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追求治疗效果至关重要。而想实现这份对“度”的精准把握,需要大量的经验以及对患者病情的针对性分析,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运动医学、营养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这些都敦促我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水平,希望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 ◎ ◎

注重交流培养,在教学中收获奇妙灵感

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解最新突破与进展,学术交流不可或缺。作为亚洲康复科学学会秘书长及理事,霍明参与了2019年第8届亚洲康复科学学会肿瘤康复实践与创新国际学术大会、2020年第10届亚洲康复科学学会国际学术大会、2021年第12届亚洲康复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等诸多学术会议,为推动肿瘤康复发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霍明赴加拿大温哥华会议中心参加世界物理治疗师联盟(WCPT)举办的国际学术大会并演讲

与此同时,他十分重视年轻康复医生的培养,通过开展众多培训传递宝贵的康复治疗经验。同时,他密切关注年轻医生在康复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想要真正促进学科发展,人才至关重要。”霍明坦言道。

▲霍明深入社区,开展康复技术培训 图为北京市朝阳区医学会主办康复技术培训班

对于年轻医生遇到的问题:康复医生参与患者康复练习少,无法更有针对性地了解不同治疗方式产生的效果;如何根据不同患者情况灵活制定治疗方案;以及如何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在治疗时综合考虑患者身体各部分平衡,并把握好康复训练“度”。霍明坦言:“刚工作时,我也曾因热情高涨‘累’到患者,希望年轻医生能吸取我的经验,少走弯路。当然,从他们身上,我也收获了奇妙的灵感。”

一次培训会后,一位治疗师和霍明探讨偏瘫患者常常跌倒的问题。传统的思路往往是阻止患者跌倒。但这位治疗师却另辟蹊径,提出能否打造这样一间即使跌倒也不会受伤的安全小屋,让患者在摔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平衡,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就像婴幼儿蹒跚学步那样,在安全的环境里适应学习的过程。常言道“堵不如疏”,这一新奇的想法也给霍明提供了灵感,为其在康复领域的科研之路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 ◎ ◎

聚焦老龄化问题,让科技更有“温度”

科技发展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人。这是众多科研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践行的理念,霍明亦是其中一员。

近年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面临老龄化问题,愈加增多的老年人、护工的庞大缺口和子女长期照护的困难已逐渐让老年人照护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为缓解这一问题,霍明考虑,是否能开发一些智能化的辅具或者基础的机器人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难题?如借助智能机械辅助老年人站立、行走、翻身,打造可升降的坐便、淋浴等设施,更易于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基于这一想法,他申请了相关课题研究,希望借助科技的力量,减轻照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吸取国外经验,实现弯道超车,规避老龄化可能为我国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

对于此次获评北京市朝阳区“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霍明表示:“这份荣誉带给我满满的肯定与激励,让我感到重任在肩,也鞭策我在‘医教研’三个方面不断深化,通过科研推动新技术的发展,再借助新技术让康复治疗更便捷,从而进一步向更多人普及康复理念,形成一个完美的良性循环。”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坠凌云之志。几十年如一日对康复的热爱,让霍明用最好的青春年华陪伴康复医学茁壮成长,助其结出参天大树上的累累硕果,并落入在苦痛中挣扎的患者手中,引领他们回归幸福的家庭生活。“未来,希望与无数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探索出康复医学背后的隐藏机制,逐步建构循证体系,引领其走向世界,服务于千千万万人。”霍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