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安会贤
产后抑郁即女性在分娩后出现的精神障碍类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抑郁症,多出现在产后6周内。受激素、外界因素及个人心理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产妇情绪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常出现易怒、情绪低落等不良情绪,大脑反应迟缓,思考问题困难,意志活动降低,难以集中精力工作,严重时可出现失眠、头痛、头晕等症状。早期识别产后抑郁,并采取科学、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患者尽快走出阴霾,重拾生活的乐趣与活力。那么,您对产后抑郁的早期识别与护理干预知识有多少了解呢?下面就请您跟随我的脚步,共同探究吧!
1、产后抑郁的早期表现有哪些?
(1)抑郁:患者经常感觉沮丧、悲伤、愁苦,白天情绪低落,晚上情绪会慢慢好转,出现昼重夜轻的情况。
(2)易怒:心情烦躁,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总向配偶和父母发泄情绪。
(3)失眠:病人通常都是失眠或重度失眠,所以在白日里会感到困倦。
(4)食欲不佳:患者一般都没有胃口吃东西,但偶尔会大吃一顿,通过暴饮暴食来发泄不良情绪和压力,之后又会因为变胖而产生负罪感。
(5)失去兴趣:以前的爱好变得乏味,对生活没有兴趣,反应迟钝。
(6)悲观:患者会对自己的家庭、子女感到愧疚,并因此而产生负面的想法,变得厌世,有些患者甚至还会有自杀的想法。
2、产后抑郁的护理干预知识
(1)心理护理:为产妇提供充足的心理支持与理解,通过与其进行深度交流,理解她们的情绪、需求,减轻她们的忧虑和紧张情绪。引导准妈妈正视自己的情绪问题,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而不是过分地责怪、要求自己。
(2)生活护理:在日常生活中要营造一个宁静、舒适、温馨的居住氛围。帮产妇照看好孩子,为其分担一些压力与负担。让准妈妈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规律,保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也可以让准妈妈多参与一些娱乐项目,例如听音乐、看电影等,缓解她们的紧张情绪与压力。
(3)社会支持:在产后抑郁的护理过程中,社会支持同样是一个重要因素。产妇可以与家庭成员、朋友及同事等,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必要时可向他们求助。同时,也可以指导准妈妈参加某些母婴团体或群体,互相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一起面对产后抑郁。社区服务人员可以为新妈妈们提供专业辅导或支持,让她们得到更多、更专业的帮助,协助其缓解抑郁情绪。
(4)教育和宣传:开展关于产后抑郁防治工作的教育与宣传工作,利用多种途径加强对新妈妈对产后抑郁护理的宣传与教育工作,增强其对产后抑郁的认知与关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产后抑郁问题的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营造更具包容性的社会环境,为每一位新妈妈提供温暖与理解。
3、如何预防产后抑郁?
(1)营造良好的产褥环境:要保证产妇能够顺利度过恢复期,舒适、良好的产褥环境十分关键。应保持房间干净舒适,增加产妇的舒适度,减轻产妇在分娩后的心理负担,促进其身心恢复,让产妇在照顾宝宝时有更高的积极性。
(2)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不仅能够促进产妇的身体康复,也能让产妇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孕妇在生完孩子以后要多食用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不要食用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帮助身体更好地恢复。适当的锻炼可以加快孕妇体内的新陈代谢,加快身体的康复,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能够缓解产妇的疲惫状态,提升精神状态。
(3)积极寻求社会支持:产妇在分娩后的康复过程中,面临着身体疼痛、心理和育儿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寻求他人帮助是非常必要的。家人要和产妇建立密切的联系,一起交流感情与疑惑,帮助新妈妈缓解紧张情绪,增加自信心。
小结
产后抑郁是临床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能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帮助产妇克服这一难题。希望全社会都能加强对产后抑郁的认知,并给予产妇必要的支持与帮助,营造更加关心、支持新妈妈的良好社会氛围。
(作者单位:河北省正定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