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白红艳
脑梗死,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在神经内科护理中,针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护理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下是脑梗死患者神经内科护理的关键技巧,旨在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护理指导。
一、病情监测与评估
1. 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血压波动、心率增快或减慢、呼吸急促或浅慢等,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2. 神经功能评估:定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能力、语言功能等神经功能指标,了解病情进展和康复情况。
二、体位护理与翻身
1. 良肢位摆放:对于偏瘫患者,应保持良肢位摆放,即患侧上肢处于伸展位,下肢处于屈曲位,以减少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的发生。
2. 定时翻身: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避免长时间受压导致压疮的发生。翻身时应避免过度牵拉和扭曲患者的肢体。
三、饮食护理
1. 低盐低脂饮食:脑梗死患者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因此饮食应以低盐低脂为主,避免摄入过多油脂和盐分。
2. 营养均衡: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促进身体恢复。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可给予鼻饲或胃管喂食,确保营养摄入。
四、口腔护理
1. 保持口腔清洁:定期为患者清洁口腔,避免食物残渣和细菌滋生,预防口腔感染。对于面肌无力的患者,应协助其进行口腔护理。
2. 观察口腔黏膜:注意观察患者的口腔黏膜情况,如有溃疡、糜烂等现象,应及时处理。
五、尿便护理
1. 预防便秘: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促进排便。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可给予通便药物或灌肠治疗,预防便秘的发生。
2. 导尿护理:对于尿潴留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导尿治疗,并注意导尿管的护理,避免泌尿系统感染。
六、肢体功能锻炼
1. 早期康复: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时机非常重要,应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2. 主动与被动运动: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如握手、抬脚等动作。对于不能主动运动的患者,可给予被动运动,如按摩、牵拉等,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七、心理护理
1. 情绪疏导:脑梗死患者常因病情严重、康复过程漫长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
2.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脑梗死的病因、治疗方法和康复过程等相关知识,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积极性。
八、安全护理
1. 防跌倒:脑梗死患者多伴有偏瘫、行走不稳等症状,容易发生跌倒。因此,应保持病房地面干燥、整洁,避免障碍物,为患者提供安全的行走环境。
2. 防误吸: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应给予鼻饲或胃管喂食,避免误吸导致窒息。在喂食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吞咽情况。
九、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1. 肺部感染预防: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于昏迷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吸痰治疗,预防肺部感染。
2. 深静脉血栓预防: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可给予穿弹力袜、抬高患肢等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十、药物护理
1. 遵医嘱用药:脑梗死患者多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降脂、稳定斑块等药物。护理人员应监督患者按时服药,确保药物疗效。
2. 观察药物反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如有出血倾向、胃肠道不适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调整用药方案。
十一、家庭护理指导
1. 环境布置: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居家环境,避免噪音和刺激。
2. 饮食安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均衡。
3. 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在家属的帮助下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促进身体恢复。
十二、结语
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内科护理是一个综合、细致的过程,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家属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也是护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单位:兴隆县人民医院)